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时间间隔电针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6h】

不同时间间隔电针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病位

2.中医对中风病的治疗

2.1 中药治疗

2.2 针灸治疗

3.针灸治疗中风的时间因素研究

3.1 介入时间

3.2 留针时间

3.3 间隔时间

3.4 疗程

3.5 时辰

3.6 腧穴针刺时间

4.针灸对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晌

5.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5.1 临床分类

5.2 影响因素

5.3 病理机制

5.4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治疗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观察项目

3.1 疗效观察及评定指标

3.2 研究时点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5.1 基线比较

5.2 治疗结果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急性期证候的认识

2.中风选穴规律认识

3.中风针刺时间效应

4.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每日一次与每日两次两种不同时间间隔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差异,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等的变化,研究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将确诊为风痰瘀阻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每日一次组与每日两次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每日一次组每日电针一次,每日两次组每日电针两次,每次30分钟,6日为一疗程,中间休息一天,再继续下一疗程的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计14日。两组病人均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分别进行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利用尼莫地平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1.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结果显示,治疗2疗程后,两组患者组内前后有疗效差异(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总体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总体评分组间比较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各项指标中,两组患者的面肌、双眼凝视、行走能力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语言、上肢肌力、手肌力及下肢肌力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日常生活能力各项指标中,两组患者的进食、修饰、转移、上厕所等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洗澡、行走、上下楼梯、穿脱衣服等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在总有效率方面,每日电针治疗2次总有效率为86.66%,每日电针治疗1次为46.6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血液流变学方面,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每日一次组对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两次组对红细胞血浆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疗程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每日电针一次与两次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体神经功能的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无不良反应,表明两种时间间隔电针均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安全有效;
  2.与每日电针一次相比,每日电针两次治疗有效率更高,能更好地促进肢体肌力、语言的恢复,促进部分日常生活能力,如进食、转移、修饰、上厕所等方面的改善;但是存在局限性,也表明针刺效应需要刺激量的积累,如果继续延长治疗疗程,中风患者其他缺损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可能会更完善;
  3.每日电针两次对中风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的改善更明显,可改善异常的血液粘滞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等,改善粘稠凝聚的血液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供,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总之,每日一次与每日两次的电针治疗可以改善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亦能调节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虽然两种治疗方法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总体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总体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每日两次的电针时间间隔在临床疗效、语言、肢体肌力、进食、修饰、上厕所、转移等方面效果优于每日一次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