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麦粒灸保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Rho/ROCK信号通路机制
【6h】

麦粒灸保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Rho/ROCK信号通路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1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1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1.2.1 氧化应激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1.2.2 炎症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1.2.3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治疗的不足

1.3 艾灸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应

1.3.1 艾灸抗氧化应激作用

1.3.2 艾灸抗炎作用

1.3.3 艾灸降血脂作用

1.4 高血压大鼠模型

1.4.1 转基因型高血压大鼠

1.4.2 继发性高血压大鼠

1.4.3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1.5 高血压病的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1.5.1 代谢组学介绍

1.5.2 代谢组学过程

1.5.3 代谢组学在疾病领域中的应用

1.5.4 代谢组学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应用

1.6 Rho/ROCK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

1.6.1 Rho/ROCK信号通路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1.6.2 Rho/ROCK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2.1 艾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治疗效应研究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2 艾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艾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ho/ROCK血管内皮通路改变的研究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3.1 艾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治疗效应研究效应探讨

3.1.1 艾灸降血压作用

3.1.2 艾灸抗氧化作用

3.1.3 艾灸抗炎作用

3.1.4 艾灸降血脂作用

3.2 艾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代谢物的影响分析

3.3 艾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Rho/ROCK血管内皮通路的影响

3.3.1 Rho/ROCK信号通路对eNOS基因表达的调控

3.3.2 Rho/ROC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

3.3.3 VEGF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结论

一、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治疗效应,探讨麦粒灸通过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抗SHR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SHRs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麦粒灸组,Wistar Kyoto大鼠(WKY)大鼠设为空白组,观察艾灸对SHRs的治疗效应。干预前测量各组大鼠血压,并记录。模型组、空白组大鼠常规抓取固定不做其他干预,每日1次,连续28天。麦粒灸组每天抓取固定后于同一时间段取“足三里穴”“曲池穴”进行麦粒灸治疗,每穴灸5壮,艾炷烧至约剩1/3时撤去,每日1次,连续28天。末次实验干预结束,再测各组血压值并记录。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取血和主动脉。用比色法测各组大鼠血清SOD、MDA、NO含量观察艾灸抗SHR氧化应激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6、IL-10、hs-CRP及ICAM-1的含量观察艾灸抗炎作用。用日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TG、CHOL、HDL、LDL、ox-LDL的含量观察艾灸的降脂作用。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用代谢组学技术观察SHR与正常大鼠代谢物的改变,用Real-Time RCR和Ww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
  结果:
  (1)血压:实验干预前,模型组大鼠血压高于空白组(P<0.01),麦粒灸组大鼠血压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与麦粒灸组组间无差异(P>0.05)。实验结束后,空白组大鼠血压与实验前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升高,而SOD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麦粒灸组大鼠血清MDA升高,而SOD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麦粒灸组大鼠血清MDA下降,而SOD含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NO含量: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麦粒灸组大NO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血脂: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CHOL、LDL、ox-LDL升高,而HD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麦粒灸组大鼠血清TG、CHOL、LDL、HDL含量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麦粒灸组大鼠血清TG、CHOL、LDL、ox-LDL下降,而HDL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炎性因子: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CAM-1、hs-CRP升高,而IL-10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麦粒灸组大鼠血清IL-6、ICAM-1、hs-CRP下降,而IL-10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6)HE染色: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大鼠仅出现较轻微血管结构损伤情况,可见部分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弹性纤维形态不规则,出现部分断裂。
  (7)血清代谢组学: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图能够将正常组、模型组、麦粒灸组大鼠血浆代谢产物很好地聚类区分,差异代谢化合物27种,主要归类为氨基酸代谢物、糖代谢、脂代谢异常。
  (8) RT-PCR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Rho/ROCK通路的RhoA、ROCK1、VEGF、VEGFR2、MLC基因表达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RhoA、ROCK1、VEGF、VEGFR2、MLC基因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9)WB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Rho/ROCK通路的RhoA、ROCK1、VEGF、VEGFR2、MLC蛋白表达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RhoA、ROCK1、VEGF、VEGFR2、MLC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麦粒灸能够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并且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2)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将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大鼠成功鉴别区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存在物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的异常。
  (3)麦粒灸通过抑制主动脉Rho/ROCK信号通路实现对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