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6h】

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认识

1.相关中医病名探析

2.病因病机研究

3.辨证方法研究

4.治疗研究

5.本研究立论依据

参考文献

(二)西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

1.概述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技术路线图

1.2 研究对象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方法

2.基线比较

2.1 基本情况

2.2 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Hp感染情况比较

3.研究结果

3.1 治疗后基本情况

3.2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各积分比较

3.3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4 三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

3.5 三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各积分(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6 三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值(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7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各积分比较

3.8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9 中医症候疗效观察

3.10 临床综合疗效观察

3.11 三组间治疗后胃蛋白酶原各指标比较

3.12 三组间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3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比较

3.14 三组间治疗后GEDPRO-CG各指标比较

3.15 三组间治疗前后GEDPRO-CG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6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GEDPRO-CG各指标比较

3.17 三组间治疗后胃电图各指标比较

3.18 三组间治疗前后胃电图各指标(两两组间多重)比较

3.19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胃电图各指标比较

3.20 三组间治疗后Hp感染情况比较

3.21 三组组内治疗前后Hp感染情况比较

3.22 三组间治疗后4周复发情况比较

3.23 安全性评价

4.结论

5.讨论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创新与不足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评价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为就诊时间在2016年01月-12月、就诊地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内窥镜室的门诊病人共12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寒热错杂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各40人。三组病例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中医症候积分、胃蛋白酶原、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PRO量表(GEDPRO-CG)、胃电图、Hp感染情况等基线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
  2.中医组服用乌梅丸方为基础方加减,西医组服用雷贝拉唑(瑞波特)10mg qd,中西医组服用乌梅丸方为基础方加减(同中医组),同时口服雷贝拉唑(瑞波特)10mg qd(同西医组)。4周为一疗程。
  3.治疗后三组分别进行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疗效、临床综合疗效观察,观察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GEDPRO-CG、胃电图、Hp感染情况等变化情况,观察停药4周后的各组复发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1.治疗过程中中医组脱落及剔除共3例,西医组脱落及剔除共3例,中西医组脱落及剔除共4例,治疗后中医组剩余37例,西医组剩余37例,中西医组剩余36例,治疗后共110例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列入研究结果。
  2.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三种治疗方法对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均有较好临床疗效。三组治疗均有较好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在单项症状上,中西医组在主症“胃脘隐痛和/或痞胀”、次症“纳呆便溏”症状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积分方面,中医组、中西医组在主症总积分及中医总积分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积分差值方面,中西医组在主症总积分差值、次症总积分差值、中医总积分差值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值为治疗前后数据变化值,直接反应症状改善的情况,差值越大,症状改善越为明显,提示中西医组在主症、次症改善上均优于中医组及西医组。
  4.疗效方面: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中西医组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在胃蛋白酶原方面,治疗后组间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PGⅠ/PGⅡ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胃蛋白酶的分泌功能、胃粘膜状态较治疗前改善。
  6.在GEDPRO-CG方面,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项目中,三组治疗后治疗结果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中医组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生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在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中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在精力与形色方面、疼痛与不适方面、消化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的改善上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领域、心理方面,中西医组改善优于中医组、西医组,提示治疗后中西医组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作用优于中医组、西医组。
  7.在胃电图方面,中西医组在餐后/餐前功率比项目上改善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中医组、中西医组治疗后餐后/餐前功率比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餐后/餐前功率比主要反应胃动力情况,可作为痞满、嗳气等动力性症状的量化指标,治疗结果提示加减乌梅丸方在改善暖气、痞满等相关胃动力症状上具有优势。
  中医组与中西医组比较,在治疗后波形平均幅值(餐前、餐后)两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中西医组波形平均幅值变化大于中医组,间接反映治疗后中西医组的胃电功率大于中医组。
  8.在Up感染情况方面,三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提示单独加减乌梅丸方无明显抗Up作用,乌梅丸方联合雷贝拉唑(瑞波特)亦无明显抗Hp作用。
  9.在复发率方面,中西医组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复发率低。
  结论:
  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三组比较,中西医组即加减乌梅丸方联合雷贝拉唑(瑞波特)组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根据GEDPRO-CG、胃电图、胃蛋白酶原等相关实验室数据对比,提示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机制可能与乌梅丸方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胃动力、改善胃粘膜状态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