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益脾胃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6h】

补益脾胃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传统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中医病名

2.中医病因病机

3.中医辨证分型

4.中医治疗

4.1 辨证论治

4.2 辨病治疗

4.3 中成药治疗

4.4 中医外治

5.优势与不足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流行病学特点

2.发病因素

2.1 感染因素

2.2 胆汁反流

2.3 粘膜微循环的改变

2.4 血管活性因子及粘膜营养因子的改变

2.5 遗传因素

2.6 维生素和叶酸的缺乏

2.7 免疫因素

2.8 生活方式

2.9 年龄因素

2.10 精神因素

3.现代医学治疗CAG

3.1 一般治疗

3.2 抗Hp治疗

3.3 抑酸药和抗酸药

3.4 促进胃肠动力

3.5 抗胆汁反流

3.6 胃粘膜保护剂

3.7 补充维生素及叶酸

3.8 大蒜素的运用

3.9 手术治疗

4.未来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2.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医嘱

2.5 观察内容与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分标准

2.7 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3.1 两组病例比较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症状积分分析

3.4 胃镜分级程度前后分析

3.5 萎缩程度前后分析

3.6 肠化程度前后分析

3.7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3.8 病例脱落

4.讨论

4.1 健康宣教

4.2 立法依据

4.3 处方分析

4.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上皮病变的中医病机,观察临床疗效,旨在完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思路、为医患提供优选健康宣教方案。
  方法:系统回顾《内经》、《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等医籍,挖掘胃粘膜上皮病变的中医病机,总结健康宣教要点。以临床符合纳入标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讨对象,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服用六君子汤化裁方,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每次200ml;对照组予胃复春片饭前半小时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一个疗程为6个月,服药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胃镜、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治疗效果。
  结果:补益脾胃法的治疗组在改善症状、胃镜及病理分级疗效上均优于对照。
  结论:补益脾胃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改善明显内镜下粘膜及病理组织学形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