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理
【6h】

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1.2.1 温度对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1.2.2 温度对功能叶叶片衰老的影响

1.2.3 温度对花粉活力和颖花分化的影响

1.2.4 温度对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1.3 温度对作物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全生育期夜温升高试验

2.2.2 不同生育阶段夜温升高试验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双季稻生长期间的夜间平均温度和夜间最低温度变化

3.1.1 全生育期间的夜间平均温度和夜间最低温度变化

3.1.2 不同生育阶段的夜间平均温度和夜间最低温度变化

3.2 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3.2.1 全生育期夜温升高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不同生育阶段夜温升高对双季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3 夜温升高对双季稻上、中、下不同部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3.1 夜温升高对早稻上中下不同部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3.2 夜温升高对晚稻上中下不同部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4 夜温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3.4.1 夜温升高对生育期和株高的影响

3.4.2 夜温升高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4.3 夜温升高对双季稻花粉活力的影响

3.4.4 不同生育阶段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

3.5 夜温升高对早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3.5.1 净光合速率(Pn)

3.5.2 气孔导度(Cs)

3.5.3 Rubisco酶活性

3.6 夜温升高对功能叶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6.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3.6.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3.6.3 丙二醛(MDA)含量

3.7 夜温升高对早晚稻根系活力养分吸收的影响

3.7.1 夜温升高对早晚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3.7.2 夜温升高对早晚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夜温升高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影响的机理

4.2 不同生育阶段夜温升高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影响的机理

4.3 夜温升高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5.总结

5.1 主要研究结论

5.1.1 全生育期夜温升高对产量的影响

5.1.2 不同生育阶段夜温升高对产量的影响

5.1.3 夜温升高影响产量的生理机理

5.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探讨夜间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10-201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玻璃温室内,利用两间玻璃温室内夜间不同温度条件,研究了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夜温适度升高,有利于早、晚稻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穗。夜温升高缩短了早晚稻的生育期,株高增加;
   2.夜温升高对早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在前中期,对晚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在中后期。夜温适度升高有利于早、晚稻干物质总量的积累,但夜温升高过多则不利于早稻干物质的积累;
   3.早稻结实期,夜温升高使早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isco酶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剧,保护酶SOD、P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增加;夜温升高使晚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4.早稻在幼穗分化前期夜温适度提高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植株N、P、K养分的积累。而在灌浆结实期夜温升高处理会降低早稻根系活力,抑制茎鞘物质的转运,而晚稻则相反;
   5.早稻在发育中后期夜温升高幅度大时,降低花粉活力和结实率,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而晚稻适度提高夜间温度,有利于前期颖花的分化和花粉活力的提高,促进后期的灌浆结实,产量增加;
   6.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对夜温升高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幼穗-孕穗期、孕穗-始穗期两个时期的夜温升高处理均减少了早、晚稻颖花分化,显著地促进了颖花的退化,降低了结实率,但孕穗-始穗期升温处理对颖花退化影响较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