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基于虚拟P2SP的应用层混合组播模型
【6h】

一种基于虚拟P2SP的应用层混合组播模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应用层组播概述

2.1 ALM 相关技术

2.2 应用层组播的特点

2.3 应用层组播协议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虚拟 P2SP 的应用层混合组播模型

3.1 模型结构

3.2 节点浮动算法

3.3 组播节点管理

3.4 数据传输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PHM 仿真和分析

4.1 性能参数介绍

4.2 仿真环境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已录用及已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针对大规模单源应用层组播,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分发的效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缩小传输时延,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P2SP(Peer to Server& Peer)的应用层混合组播模型(A Hybrid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 Model Based on Virtual P2SP,VPHM)。文章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模型中的虚拟服务层节点实现了对局部范围节点的数据分发和节点控制,而将数据分发节点和控制节点的分离又增加了拓扑的鲁棒性,将不稳定节点对组播拓扑的影响尽量地削弱,对于底层节点,提供了应用服务器般稳定的数据分发服务。
  (2)在借鉴了分层思想的基础之上,将非中心化的点对点(Peer to Peer,P2P)技术引入到网络的底层拓扑之中。减轻了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减少了网络内容服务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CP)对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的依赖,限制了以P2P方式进行数据分发的范围,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
  (3)依据优先级算法,模型中的节点在网络拓扑的三个层次上动态地浮动,区别利用了不同节点,适应多变的网络环境,及时地调整节点的角色,充分地发掘各节点的资源潜力。
  该模型的性能通过仿真测试,相关的结论得到了证实。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混合应用层组播模型具有较高的数据分发效率和较低的平均端到端时延,具有在大规模组播的环境中应用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