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6h】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位概况

2.2 自然环境状况

2.3 社会经济状况

2.4 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观格局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分析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网络构建

4.1 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区域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景观是关系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区域景观布局有助于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从而引导区域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生态网络是连接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功能景观的有效途径,使区域生态系统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良好循环。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活动的频繁使区域景观变得越来越破碎化与孤岛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网络系统遭到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布局区域景观格局以及合理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对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系统,但随着人类活动对区域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干扰的加强,区域内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景观结构发生较大的改变,区域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生物物种遭受严重威胁。
  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通过ArcGIS9.3等相关软件,采用2012年江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来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景观分类,并建立区域景观类型数据库。利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区域各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景观类型、不同坡度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对物种迁移的影响,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构建了区域潜在的生态廊道,并分析其景观组成结构,运用重力模型评价生态斑块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并识别区域生态网路中的重要生态廊道、节点以及断裂点,最后采用网络结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潜在生态廊道的连接性。主要结论有:
  (1)林地景观和农园景观为区域主要景观类型,各景观斑块数量不均匀,其形状规则、复杂程度、分布状况也不一,区域总体景观斑块形状较为简单,斑块密度大部分偏小,林地景观斑块密度较大,与其他景观的邻接度也较低,因此破碎化程度较高,其他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低。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景观具有多样性,景观类型丰富,斑块类型较为均匀,存在一定的优势斑块但不明显,各景观斑块间相互连接性较差,聚合程度不高。
  (3)森林是构成研究区生态廊道的主要景观类型,而其中主要是有林地和其他林地,建设用地虽然其景观阻力大,但他们是生态网路建设与优化的关键。
  (4)不同生态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比较明显,其相互作用强度大的,生态斑块之间的廊道阻力就越小,有利于物种之间的沟通交流,重要生态廊道以及生态节点主要围绕鄱阳湖分布,生态断裂点大部分位于生态廊道与交通要道的交点处。
  (5)构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网络结构较为流畅,可供物种选择迁移的路径较多,具有较高的网络连通性,网络结构较为复杂,经济成本相对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