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TAM模型的大学生移动学习影响因素探析——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6h】

基于TAM模型的大学生移动学习影响因素探析——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1.3研究目标

1.4研究意义

1.5研究对象和内容

1.6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7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研究基础

2.1移动学习相关研究

2.2技术接受模型发展概况

2.3理论基础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3.1初始模型构建

3.2变量定义与测量维度

3.3研究假设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

4.1问卷设计与调查

4.2预调查与分析

4.3基于正式调查数据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2提升大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相关建议

5.3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移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理论研究、项目实践、应用开发等成果层出不穷。然而任何系统应用推广的成功都不是仅仅依靠技术本身是否领先,更多的是在于用户接受、体验和持续使用等方面。目前国内的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移动学习系统本身,将采纳接受与移动学习相结合,分析用户态度和用户行为的研究还比较少。如何让学习者接受并持续使用这种学习方式,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就是针对这方面研究的缺憾,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移动学习和技术接受模型做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选取信息素养较高,同时也是当下移动学习最主要的体验用户之一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学习者角度对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度综述,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采纳接受领域最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新的变量构建了理论模型。再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笔者共调研了1200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设做了检验和修正,主要得出以下成果:
  (1)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建立的扩展模型本身就是一大创新,揭示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和相关影响因素,拓展深化了采纳理论体系。研究结果再一次证实了技术接受模型在当今移动学习领域的有效性,但是其核心变量: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本文新增变量:个体创新、沉浸体验、主观规范、学习资源、感知成本和自我学习管理对行为意向的直接或间接效果都得到了数据论证,其中个体创新是对行为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这可能与大学生这个群体特殊性有关。经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性别、年级这两个调节变量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个体创新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均无调节作用。证实了感知成本对行为意向的双向影响机制,也是本研究的一大创新之处。
  (3)结合研究结论,从提高学习资源质量、转变师生角色、完善标准化建设,形成产业链等几方面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出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