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6h】

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技术路线

2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研究

3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

3.1开发区概况

3.2 土地利用状况

3.3规划用地结构及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3.4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3.5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6土地监管绩效分析

3.7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析

4 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1开发区评价类型确定

4.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的选择

4.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划分

4.5评价指标现状值测算

4.6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

4.7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

4.8结果分析

5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5.1扩展潜力测算

5.2结构潜力测算

5.3强度潜力测算

5.4管理潜力测算

5.5尚可供地年数测算

5.6潜力测算结果分析

6 新余市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6.1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6.2对策及建议

7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经济的极速发展和城市用地的日益增多使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供给和人地矛盾日益紧张。这将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现代产业的集聚中心,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更是科学技术的发源地。所以按时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显得日益重要,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也是为土地的永续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对象为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用实地调研法,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从相关单位收集资料,对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汇总和测算分析,获得新余市高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数据;然后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此次开发区评价的评价指标,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 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对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约度分值进行测算;再根据各指标的现状值对开发区的各潜力值进行测算,根据集约度分值和潜力值测算结果,提出了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新余市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依据。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从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数据和经过汇总分析结果看,新余市高新区各地类的用地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善。新余市高新区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分别占新余市高新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42.51%、8.82%和16.53%,根据上述用地面积比例可以得知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地利用状况符合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从评价方法方面看,通过对比分析BP神经网络方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避免模糊综合评价法带来的大量人工计算和人为错误,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过程中全部利用 matlab软件实现,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时只需准备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计算过程全部计算机完成。另外,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避免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中带来的权重值确定及计算过程,由于权重的设定通常是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这样就会给权重值的确定带来很强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精度得不到保证。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能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在应用模型进行评价时不需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理想值,这样就消除了在测算过程中权重和理想值带来的影响。
  (3)根据两种方法分别对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算结果可知,新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约度平均分值为82.66,总体集约水平处于较高水平。
  (4)新余市高新区尚可供应土地面积以及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为158.35公顷和74.15公顷,其中尚可供应土地面积占开发区评价总面积比例为11.57%;开发区内具有一定的向外发展的土地扩展潜力,在结构潜力存在较大挖潜潜力,在强度潜力也有一定挖潜潜力。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方面在土地利用上可以积极探索寻求内涵式开发模式,在结构利用上应该加大关注力度,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开发区内土地利用强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