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南半岛和我国华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6h】

中南半岛和我国华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国内外关于降水日变化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1.2拟研究区域和研究意义

1.3主要研究内容和所用资料、方法

第二章中南半岛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2.1中南半岛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2.2中南半岛夏季降水的日传播特征

2.3 讨论

2.4小结

第三章华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3.1华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3.2华南夏季降水的日传播特征

3.3四川盆地降水日变化的传播特征

3.4讨论

3.5小结

第四章数值模式模拟的初步分析

4.1数值模式简介

4.2数值试验设计方案

4.3结果分析

4.4小结

第五章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附图(一)

论文附图(二)

论文附图(三)

展开▼

摘要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3842RT和3G68 PR 1998-2005年8年的观测资料,考察了中南半岛和我国华南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的特征,结论表明:陆地上平原地区和远海海面降水主要出现在16-19LST;沿海海面降水主要出现在07-10LST。降水在白天由沿海分别向内陆和远海海面传播:夜间,降水从远海海面向沿海地区回传,但没有发现内陆向沿海地区回传。陆地上一些地形区域如长山山脉西北侧迎风坡、青藏高原东南侧迎风坡、四川盆地的降水主要出现在凌晨,不同于其他内陆区域。同处于长山山脉西侧迎风坡的两个区域明显表现出不同的降水日变化特征,四川盆地和高原东南侧两地的降水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于其他内陆区域,其原因都与降水的传播有关。 利用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IPRC-RegCM)对中南半岛降水日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设计了控制试验(CNTRL)和去除中南半岛地形的敏感性试验(No-TOP)方案,通过对CNTRL和No-TOP试验结果的对比,揭示了地形强迫对局地环流,降水分布日变化及降水传播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CNTRL试验很好地模拟出了降水日变化和降水由沿海向内陆的传播,但没有能模拟出由沿海海面向远海的传播及回传的过程;模拟出长山脉西侧降水由南向北的传播,清楚地揭示出长山山脉西侧南北两个区域的降水明显存在一定的关系。去掉了地形后,低层流场,降水量和降水日变化分布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中南半岛西侧沿岸早上的降水,仍存在日间向内陆的传播,但降水大大减少;NK~山脉西侧不再存在降水的传播特征。 通过CNTRL和No-TOP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中南半岛西侧沿海的降水日变化受海陆差异和地形强迫的共同作用,长山山脉西侧的降水日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陆地上的降水日变化以及降水传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日变化和海陆差异引起的,但地形与大尺度流场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降水日变化的分布特征。地形通过对低层平均气流的阻挡和偏转作用,引起垂直速度,云量,水汽通量混合比和云水混合比的变化,增加了低层的水汽辐合,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陆地上地形的存在和分布调整了降水日变化分布的一般特征,这使得陆地上山脉、盆地和峡谷等地形迎风区出现明显不同的降水日变化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