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6h】

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代理获取

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雷电数据和风险评估流程

第二章 雷电灾害概述与风险评估方法

2.1 杭州市基本概况

2.2 城市气象灾害与雷电灾害基本特征

2.3 城市特征对雷电灾害的影响

2.4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杭州主城区雷电气候特征

3.1 雷暴日特征

3.2 地闪特征

3.3 雷电灾害灾情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杭州主城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4.1 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

4.2 孕灾环境敏感性区划

4.3 承灾体易损性区划

4.4 抗灾减灾能力分析

4.5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4.6 防灾减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5.1 雷暴日特征

5.2 地闪特征

5.3 致灾因子危险性

5.4 孕灾环境敏感性

5.5 承灾体易损性

5.6 抗灾减灾能力

5.7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特色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雷电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率高、影响严重的灾害类型,雷电常造成人员伤亡、农田受灾、渔业损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保护。杭州市地处浙江东北部沿海,是我国雷电灾害的重要影响区域。根据杭州市气象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杭州全市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0.6天,依据雷暴日等级划分标准,杭州市均属于高雷区,给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间雷电灾情数据,选取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指标对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评估,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雷电灾情及空间灾损状况进行定量评定。
  本研究着眼于雷电灾害的扩散特征,从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四个方面出发,选择与雷电灾害关联度较大的风险评价指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指标的空间叠置分析,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雷电灾害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绘制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将杭州市域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的五级风险。
  (1)通过对杭州市雷电气候特征的分析,1966-2010年各气象观测站雷暴日数结果分析与2008-2010年的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结果相一致,即雷暴天气在6-8月为高发期。闪电主要集中在12-23时,其中午后15-18时最为频繁并在此时段出现峰值,在2-10时则很少发生。
  (2)基于杭州历史雷电灾情数据,对杭州市的历次雷电进行灾损等级划分。杭州市辖区、江干区和萧山区灾情相对较重。
  (3)对杭州市雷电参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地闪密度与最大地闪强度成反比关系。利用典型回归分析杭州市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和最大地闪强度空间分布,发现最大地闪强度对雷电灾害的贡献大于地闪密度。
  (4)区划结果表明:杭州市雷电灾害风险从西南至东北呈递增趋势。萧山区、余杭区及杭州主城区等沿海平原区,风险等级相对较高;而建德市、淳安县等中西部山地丘陵区,风险等级略低。最终,利用杭州市近9年的雷电灾情数据进行比对、检验,实证表明该风险区划结果与区域灾情分布特征较为吻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