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及其现代价值
【6h】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及其现代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导言

一、“天人合一”观:中国传统生态自然观

1、“天人合一观”概说

1)、起源与演变

2)、“天人合一”观的涵义与实质

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选择

1)、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

2)、人与自然关系的两大置疑

3)、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解读

二、“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的生态伦理内涵

1、“三才”“四大”的有机自然观

2、“和实生物”的普遍联系观

3、“物无贵贱”、“民胞物与”的生态平等论和生态价值观

4、“道法自然”、“与天地参”的天人和谐论

三、“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的现代生态价值

1、提供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2、构建现代生态伦理观的思想渊源

1)、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有机自然观

2)、承认自然内在价值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

3)、自然演化与人类发展相统一的生态实践观

4)、初步提出天、地、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建立承继“天人合一”的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

1、“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内涵

2)、“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比较

3)、“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构建承继“天人合一”的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

1)、人与自然相对的和谐、协调进化的生态自然观/哲学观

2)、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互补的生态价值观

3)、物质满足和人文关怀想挈和的生态实践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从逻辑和历史、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维原则出发,对中国传统以“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为典型表征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诠释和剖析,重点是研究“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的现代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视角,蕴含了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吻合的有机论自然观。它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价值目标,为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找到了最好的切入点。 在大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了“天人合一”起源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释了“天人合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论指向和由此形成的人们的不同理解,并赋予其新的视点:天是人的感性活动范围之内的,已经或多或少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是人类自己的现实世界;人是指历史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是以历史主体的身份出现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社会人,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又同时被自然改造的人。由此出发,从现实的人与自然关系入手,在分析现代强人类中心主义及其何以构成现代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的基础上,指出赋予新的理论视点的“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选择。以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为依托,解释了“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三才”、“四大”的有机自然观;“和实生物”的普通联系观;“物无贵贱”、“民胞物与”的生态平等论和生态价值观;“道法自然”、“与天地参”的天人和谐论。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指出它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相通之处。它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和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万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系统的整体论有机自然观;主张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自然界,承认自然万物既具有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主张伦理关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妥善处理好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实践观,都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并揭示了“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借签作用;指出了“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所创造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实践形式;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人与自然共生的实践生产模式和中国环境现实,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道路和途径;构建了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人与天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基础,即人与自然相对的和谐、协调进化的生态自然观/哲学观;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互补的生态价值观;物质满足和人文关怀相契合的生态实践观。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摆脱传统的工业主义的现代化影响,才能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树立健全的思想,指导中国解决发展实践中的各种难题。可以说,中国传统以“天人合一”为典型象征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人类向新的绿色文明转向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其哲学的、伦理的精神层面的合理思想,还在于其一脉相承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实践层面的合理指导和启迪,在当代条件下这些优秀的传统生态思想经过合理的发展以后,必将指导人们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