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身份认同
【6h】

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身份认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一章后殖民理论评述

第一节后殖民理论的概貌

第二节后殖民理论的评价和论争

第三节后殖民理论的文学批评实践和学术渊源

第二章意识形态在文化认同中的双重性

第一节后殖民文化批评视域中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意识形态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第三章文化认同中的主体建构

第一节文化认同中的主体

第二节文化身份建构中的他者参与

第三节在“对话”中建构中国文化主体

第四章当代中国文化身份认同

第一节全球化中的文化身份

第二节全球化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第三节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途径和任务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分析了后殖民理论的贡献和不足,肯定了其启示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洞见”。 意识形态不但深刻影响和规训着国家内部的各类主体,而且直接影响着国家之间关系的处理和文化交往。建构相对自主自足的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类交流交往,加入到不同主体的无调大合唱中去,是每个国家、尤其是前殖民地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美好愿望。然而,在不平等的全球化进程中。这种愿望的实现依然困难重重。在主体的建构和文化身份认同中,作为政治的“晴雨表”的文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出了“超越选择”的核心观点。超越选择,不仅是超越他者的意识形态构拟,超越他者维护假想利益的现实选择,超越他者文化设定的道路和模式限制;更重要和更困难的是超越自我的意识形态认同和地域政治想象,审视自我对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及文化心理“传统”的建构;放弃回到自身、回到传统纯正身份的梦想。超越单纯模仿、依照他者形成的经验模式规范自己丰富多彩实践的空想,超越单一理性或非理性的态度。坚定而自信地抒写、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把自己写在全球共同的架构中,为自己寻找和安排一个合法、合理的位置。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和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