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工伤认定若干问题及建议
【6h】

我国工伤认定若干问题及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工伤认定的概念及两种模式

1.1.1 工伤认定的概念

1.1.2 工伤认定的两种模式

1.2 工伤认定的价值分析

1.2.1 工伤认定对劳动者的价值

1.2.2 工伤认定对社会的价值

第2章 我国工伤认定制度及其存在的弊端

2.1 我国工伤认定制度概述

2.1.1 我国工伤认定的现状及认定模式

2.1.2 我国工伤认定行政化的原因分析

2.1.3 行政化模式下工伤认定行为的性质

2.2 我国工伤认定行政化的弊端

2.2.1 不符合行政行为的效率原则

2.2.2 司法救济程序繁琐

2.2.3 违背权力制衡原则

第3章 完善我国工伤认定制度的建议

3.1 工伤认定社会化分析

3.1.1 由行政化到社会化--工伤认定的发展趋势

3.1.2 工伤认定社会化的法理分析

3.1.3 工伤保险基金安全与工伤认定

3.1.4 工伤认定结论的效力问题

3.2 我国工伤认定社会化的改革

3.2.1 工伤认定主体的改革

3.2.2 工伤认定司法救济制度的改革

3.3 我国工伤认定社会化的现实意义

第4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工伤认定为劳动者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工伤认定的目的在于使劳动者所受伤害的性质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在相应的法律事实获得确认的基础上,劳动者才可能实际获得工伤补偿。劳动者能够得到工伤补偿的前提是所受之伤害为工伤,故而该伤害能否被认定为工伤对劳动者意义重大。在工伤保险制度下,工伤认定是劳动者获得工伤补偿的前置程序,只有经过工伤认定,被确定为工伤的,才能按照法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认定对社会也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纷争;二是保障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工伤认定程序的设置,对劳动者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有必要进行研究。
   工伤认定按照其权力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行政化模式和社会化模式。工伤认定行政化模式是指,一国法律将工伤认定权赋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行为成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受到行政法的规制,遵循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工伤认定社会化模式是指,一国法律将工伤认定权赋予中立的社会组织,由该组织依法对职工所受伤害的性质进行认定,适用社会法的调整,遵循社会法的基本原则。工伤认定行政化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符合行政行为的效率原则;增加劳动者诉累,不利于保护工伤劳动者合法权益;违背权力制约原则,导致职工“工伤认定难”。而工伤认定社会化则是工伤认定的发展趋势,其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有利于更有效的保护工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
   本文在明确我国现行工伤认定行政化模式的基础上,从对工伤认定两种模式的理论分析入手,建议对我国现行工伤认定制度及其司法审查制度等相关制度按照社会法的原则进行改革,以解决工伤认定难问题,进而完善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