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49~1972中日民间外交研究
【6h】

1949~1972中日民间外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一、选题意义

二、选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四、与选题相关的理论

第一章 1949-1972中日发展民间外交的背景

一、中日当时未能发展官方外交的原因

(一)美国政府基于冷战的需要阻止中日建交

(二)日本积极发展台湾关系拒绝承认新中国

(三)中国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二、中日可能发展民间外交的原因

(一)中日两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基础

(二)日本恢复战后经济急需要发展中日贸易

(三)中国发展经济和打开外交局面需要建交

(四)中日各民间团体和高层人士的积极努力

第二章 1949-1972中日民间外交的实践和主要成果

一、中日民间外交实践

(一)贸易入手,以经促政

(二)民间先行,以民促官

(三)半官半民,官民并举

二、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成果

(一)在经济贸易上达成多个双边协定

(二)在文化交流上艺术团体互访频繁

(三)在战后问题上圆满解决归侨事宜

第三章 1949-1972中日民间外交的特点和作用

一、中日民间外交的特点

(一)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性和外交目的性

(二)采取民间交流促官方挂钩的有效手段

(三)采用经贸文化交流为主多种方式并用

(四)实行渐进积累且逐步推进的方式展开

二、中日民间外交的作用

(一)在两国关系出现僵局时起到“软化剂”和“粘合剂”的作用

(二)在两国关系发展良好时起到“加速器”和“助推器”的作用

第四章 1949-1972中日民间外交的的局限性和启示

一、中日民间外交的局限性

(一)偏重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治交往缺乏

(二)受到各种阻碍,民间外交稳定性难以保障

(三)作为外交应急手段,缺乏长效的发展机制

二、中日民间外交的启示

(一)重视民间外交在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作用

(二)用中美关系的发展来推动中日民间关系的发展

(三)建立多层次的交流机制以保障民间外交的运行

(四)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以推动中日民间外交的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都面临重建经济的重任,迫切需要发展两国关系,但在当时美苏两极格局影响下,中日关系的发展受到了美国的强力阻挠,日本当局采取了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实行“政经分离”的原则,拒绝同新中国发展官方关系。针对这种情况,中日两国民间人士率先行动起来,从经贸关系入手,采取“以经促政”,“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的渐进积累方式,开展了广泛的民间外交活动。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终促成了中日官方外交的建立。中日民间外交是发展中日关系的传统优势,而1949-1972年间的中日民间外交在民间外交的发展史上最具典型性,所以对这一阶段中日民间外交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1949-1972年间中日民间外交过程的梳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没能发展外交关系的原因,同时也采用了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日发展民间外交的可能性;然后对1949-1972年中日民间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这段时间中日民间外交所呈现出的特点和为中日建交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等作深入剖析;最后试就1949-1972年中日民间外交呈现的局限性,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作粗浅总结。
  文章的结论是:鉴于中日官方关系的发展呈现出起伏跌宕的特点,双方应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在发展两国关系中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作用。重视民间外交在改善两国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探寻中、美、日三国共同利益,构筑中、美、日三边良性发展关系;建立多层次的民间交往机制,保障中日民间外交的平稳运行;积极培育中国公民社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发展民间外交。用民间外交的发展来推动官方关系的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魏红霞;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政治学;国际政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文汇;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D829.313;
  • 关键词

    外交政策; 中日关系; 民间活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