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身份游离与文化资本--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民间写作考察
【6h】

身份游离与文化资本--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民间写作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民间写作的历史语境与身份游离特征

第一节 民间写作的起源

第二节 游离于非诗的年代:90年代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游离的身份特征:世纪末的时代焦虑

第二章 文化资本的占位与争夺

第一节 “盘峰诗会”:话语的争鸣与身份的命名

第二节 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分歧

第三节 文化资本占位考察

第四节 民间写作的误区

第三章 民间写作的另一种图景

第一节 民间写作的分化

第二节 民间写作的核心价值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的民间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90年代是诗歌重返民间的时代”(于坚),本文研究的诗歌的“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写作重要的一隅。民间诗人提倡的“诗到语言为止”、“拒绝隐喻”等诗学理念和身体力行的诗学探索,对90年代的多元化诗歌写作以及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写作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在精神内涵上打上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消费心理等的局部转型的烙印,多元化的诗歌写作登上时代舞台。相对于80年代诗歌,它以自己独特的言述逻辑建构起了具备一定审美合法性的话语形态,尤其是以民间写作为代表的诗歌显示出叙事性、个人化、口语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从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考察民间诗歌写作就显得很有必要。 90年代诗歌的民间写作的产生及发展从本质上说源于当时的文化背景。市场大潮的席卷、西方思潮的涌入及价值观的转变造成了诗人身份的游离,这必然反馈在诗歌写作上。另外,90年代的“诗歌话语”是一种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谓的“文学场”,民间写作与学院派写作进行着文化资源与话语权占位的争夺,它构成了90年代最重要的且最有影响的文化景观之一。从文学场域等社会学理论入手,结合民间诗歌写作的理论主张和文本分析,更能清晰的梳理出其发展脉络、阐述诗学意义。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交代了民间写作的历史语境与身份游离特征,指出民间写作产生的源头和文化背景;第二章是重点,除了指出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在精神立场、思维方式、话语资源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分歧外,还从考察这种文学话语背后渗透的意识形态的角度入手,破解隐藏背后的“文化权力”;最后一章指出民间写作的分化及分化的原因,以及对新世纪以来诗歌写作的客观影响。 客观、冷静地分析民间写作的历史语境、写作特征,深入探究其内在的文化转向的肇因,从社会学角度揭示出隐藏在诗歌写作背后的“文化资本”,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评价90年代诗歌,也有助于对新世纪诗歌写作的发展和创新做出理论上的指导和把夺。

著录项

  • 作者

    卢山;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永年;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20;I10;
  • 关键词

    身份; 游离; 文化资本; 世纪; 诗歌; 民间写作;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3:3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