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时空变迁及景观效应研究
【6h】

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时空变迁及景观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面临的主要问题

1.1.2 历史文化村镇时空变迁研究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国外相关概念

2.1.2 国内相关概念

2.2 历史文化村镇形成演变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形态研究

2.4 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研究

2.5 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特征及类型研究

2.6 历史文化村镇的评价体系研究

2.6.1 国外相关研究

2.6.2 国内相关研究

2.7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8 相关研究评述

第3章 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时空变迁

3.1 江苏省农村聚落的时空变迁

3.1.1 聚落的起源(新石器时期)

3.1.2 聚落的分化

3.1.3 集镇的兴盛(明清时期)

3.1.4 集镇的衰落(清末至民国)

3.1.5 村镇的发展(建国以来)

3.2 江苏省农村聚落时空格局演化特点

3.3 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

3.4 历史文化村镇时空变迁的影响因素

3.4.1 自然地理环境

3.4.2 社会人文因素

3.4.3 政治因素

3.4.4 经济因素

第4章 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景观效应研究

4.1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效应评价

4.1.1 环境风貌评价

4.1.2 街巷空间评价

4.1.3 建筑古迹评价

4.2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效应区域分析

4.2.1 长江三角洲区

4.2.2 西南低山丘陵区

4.2.3 江淮平原区

4.2.4 黄淮平原区

4.2.5 滨海平原区

4.2.6 北部低山丘陵区

4.3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变迁基本模式

4.3.1 以点—线—面为基本扩张方式

4.3.2 内外力共同作用

4.3.3 外力作用下的发展模式

4.3.4 保护模式

第5章 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问题及对策

5.1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5.1.1 城镇扩张蚕食村镇用地

5.1.2 村镇“空壳化”现象严重

5.1.3 异质空间肌理侵入繁殖

5.2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问题

5.2.1 集聚要素的功利性

5.2.2 街巷空间肌理遗破坏

5.2.3 村镇景观的趋同化

5.3 保护方法不当带来的问题

5.3.1 忽视整体环境风貌的保护

5.3.2 忽视生活真实性的保护

5.3.3 保护性破坏

5.4 保护与更新措施

5.4.1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风貌

5.4.2 延续历史格局,保护传统街巷空间肌理

5.4.3 有机更新,保护建筑古迹的原真性

5.4.4 还原生活场景,避免生活真实性破坏

5.4.5 普及保护知识,减少保护性破坏

5.4.6 健全完善保护法规,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面临着面积缩减、自然景观格局遭破坏和人文景观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探寻历史文化村镇自然地脉与传统文脉,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解决历史文化村镇所面临问题的关键。 江苏省拥有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经过几千年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村镇景观。本文运用比较法、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的时空变迁特性;结合具体村镇案例对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村镇景观进行评价,探讨了景观效应变迁的基本模式;发现了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江苏省聚落起源与村镇时空变迁经历了五个阶段:新石器时期,江苏省聚落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地区和宁镇扬一带;春秋至汉末,聚落分化,村镇逐渐形成;南北朝至宋元时期,一部分村落发展为集市或镇,空间格局为线—面结合;明清时期,集镇兴盛,空间格局为多线与多面相结合;清末至解放前,沿江沿海地带新兴民族工商业集镇兴起,运河沿线集镇衰退;解放后,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为历史文化村镇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2)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南到北、由东到西数量和密度均依次递减的趋势。 (3)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时空变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人文因素和政治经济因素。其中,自然环境因素贯穿于村镇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对聚落的形成及村镇的初期发展影响最大。 (4)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的景观特征呈现出区域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聚落特征和村镇景观特征两个方面。 (5)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景观变迁的基本模式是:以“由点成线,由线划面”为基本扩张方式,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力的共同影响,当外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传统的环境风貌、街巷空间肌理和建筑风貌将遭到破坏。 (6)针对江苏省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风貌;延续历史格局,保护传统街巷空间肌理;有机更新,普及保护知识,保护建筑古迹的原真性和生活真实性,减少保护性破坏;健全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