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家庭教养方式代际变迁研究——以山东省B村庄为例
【6h】

农村家庭教养方式代际变迁研究——以山东省B村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对家庭教养方式的思考

(二)个人成长经历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代际变迁的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家庭教养方式

(二)代际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过程

第二章 农村家庭教养方式的历史考察

一、家庭教养中的“理念”

(一)自然化成长:祖辈家庭教养中的“理念”

(二)理性化追求:父辈家庭教养中的“理念”

(三)个性化发展:子辈家庭教养中的“理念”

二、家庭教养中的“氛围”

(一)等级分明:祖辈家庭教养中的“氛围”

(二)等级淡化:父辈家庭教养中的“氛围”

(三)趋于平等:子辈家庭教养中的“氛围”

三、家庭教养中的“角色扮演”

(一)祖辈家庭教养中的“角色扮演”——“管吃饱就行啊”

(二)父辈家庭教养中的“角色扮演”——“‘父’就是负责挣钱”

(三)子辈家庭教养中的“角色扮演”——“我带着孩子玩”

四、家庭教养中的“互动”

(一)祖辈家庭教养中的“互动”

(二)父辈家庭教养中的“互动”

(三)子辈家庭教养中的“互动”

第三章 农村家庭教养方式的代际变迁分析

一、农村家庭教养方式代际变迁之特征概述

(一)农村家庭教养方式之传承:品德为先

(二)农村家庭教养方式之变迁

二、农村家庭教养方式代际变迁原因分析

(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

(二)“农村人”家庭功能的变迁

(三)公共教育理念的革新

(四)现代性与乡土生活的冲突与碰撞

第四章 现代农村家庭教养的反思

一、家庭的现代化:现代农村父母角色的重构

(一)亲子沟通的新困境

(二)家庭教养的新形式

二、家庭的学校化:现代农村教养观的反思

(一)制度化理性的蔓延

(二)标准化知识的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庭教养方式是这种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要的形式,家长以此向子女传达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在社会急速变迁下,家庭教养方式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尤其是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家庭。
  本研究以山东省B村庄为例,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祖辈(生于解放前)、父辈(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以及子辈(改革开放初期)三代人日常生活的考察,用农村人的本土语言来描述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并分析在三代人中农村家庭教养方式的传承与变迁,探究农村家庭教养方式变迁的方向和原因,最后从家庭内部以及家庭与学校两个角度,对现代农村家庭教养中父母角色和教育观进行反思。
  本研究从家庭教养中的“理念”、“氛围”、“角色扮演”以及“互动”四个维度对三代人的教养方式进行论述。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比较,归纳出三代人家庭教养方式代际传承和变迁的特征。代际传承表现在三代人都将品德养成作为教养的重点,代际变迁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家庭教养理念:从自然成长到实用教育;(2)家庭教养氛围:从紧张不安到轻松温和;(3)父母家庭角色:从内外分明到共同参与;(4)家庭互动方式:从被动顺从到主动沟通。
  研究者认为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农村家庭教养方式的代际变迁。公共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现代性与乡土生活的冲突与碰撞造成了农村人教养观念的转变,这是造成农村家庭教养方式变迁的主要因素,同时,家庭结构的简化以及家庭功能的转变为农村教养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助推作用。
  代际之间农村家庭教养方式显著的变迁在于家庭的现代化和家庭的学校化。父母绝对权威的消逝,子女自主性的提升;家庭教育过度依赖学校化教育。面对这种巨大的转变,同时为了避免家庭完全成为学校的“影射”,反思现代农村父母的角色重构以及农村教育观转变成为一种必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