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小A小B”格式研究
【6h】

现代汉语“小A小B”格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0.1 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理由

0.1.2 研究意义

0.2 相关研究综述

0.2.1 关于“小”

0.2.2 关于“小A小B”格式及其相关格式

0.2.3 关于“大”与“小”的对比

0.2.4 关于现代汉语的格式

0.3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语料来源

0.3.1 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0.3.2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小A小B”格式的构成分析

1.1 奇位固定语型——“小”

1.1.1 “小”的词性考察

1.1.2 “小”的意义考察

1.2 偶位内嵌部分——“A”和“B”

1.2.1 音节视角的“A”和“B”

1.2.2 语形视角的“A”和“B”

1.2.3 词性视角的“A”和“B”

1.3 格式中固定语型和内嵌部分组合后的凝固程度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A小B”格式的句法功能及语义分析

2.1 “小A小B”格式的句法功能分析

2.1.1 “小A小B”格式充当句法成分

2.1.2 “小A小B”格式充当分句

2.2 “小A小B”格式的语义功能分析

2.2.1 “A”“B”的语义关系

2.2.2 内嵌部分“A”“B”位置的可逆与不可逆

2.2.3 格式前后项与整体的语义关系

2.3 “小A小B”格式的格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A小B”格式的语用分析

3.1 “小A小B”格式产生的语用动因

3.1.1 语言经济原则

3.1.2 语言的类推机制

3.2 “小A小B”格式产生的语用价值

3.2.1 格式的韵律特征

3.2.2 格式的语体色彩

3.2.3 格式的感情色彩

3.2.4 话题焦点的凸显功能

3.2.5 表达的主观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A小B”与“大A大B”格式的对比分析

4.1 “大”与“小”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分析

4.1.1 “大”与“小”的对称性分析

4.1.2 “大”与“小”的不对称性分析

4.1.3 “大”与“小”不对称的相关原因

4.2 “小A小B”格式和“大A大B”格式的比较

4.2.1 对称的“小A小B”和“大A大B”

4.2.2 “小A小B”和“大A大B”格式的构成对比

4.2.3 “小A小B”和“大A大B”格式句法功能及语义对比

4.2.4 “小A小B”和“大A大B”格式的语用效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的考察对象是现代汉语中的“小A小B”格式。考察内容涵盖格式的构成、格式的句法和语义功能、格式的语用以及与相关格式“大A大B”的比较。
  论文对北大语料库中符合研究范围的所有“小A小B”格式的构成情况做了细致分析。从词性和意义角度分析奇位固定语型“小”,从音节、语形和词性角度分析偶位内嵌部分“A”和“B”。
  在句法功能方面,该格式既能充当不同句法成分,又能充当分句;在语义功能方面,本文分析了偶位“A”“B”间的语义关系,还对二者的可逆与不可逆情况作出统计,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双向互逆型和单向定序型两种类别,进而对可逆与不可逆现象做出解释。此外,文章在格式前后项和整体语义间关系的基础上,从词性和凝固性角度对格式义进行归纳概括。
  论文又从语言经济原则和类推机制解释格式产生动因;从韵律、语体、感情、焦点凸显及主观性等方面分析格式的语用价值。
  最后,论文以对称与不对称理论以及前人对“大A大B”的研究为基础,对“小A小B”和“大A大B”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展开分析与解释,并从格式的构成、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展开对比。

著录项

  • 作者

    王苏婷;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政红;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句法;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句法格式; 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