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庙田、学田与近代苏南社会
【6h】

庙田、学田与近代苏南社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

五、相关界定

第一章 清代苏南学田与庙田捐赠态势的量化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时空概念与史料

一、研究对象的时空概念

二、史料的代表性

第二节 学田捐赠态势的量化

一、概览

二、捐赠数目的宏观量化

三、捐赠数目的微观量化

第三节 庙田捐赠态势的量化

一、概览

二、捐赠数目的宏观量化

三、捐赠数目的微观与中观量化

第四节 比较:“N”型与未完成的“W”型

第五节 学田、庙田捐赠与清王朝的地方认同

第二章 太平天国后苏南信仰单位毁坏与重建的量化

第一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二节 太平天国期间苏南信仰单位毁坏率的估算

一、寺院

二、坛庙

三、学校

第三节 太平天国后苏南信仰单位重建率的估算

一、学校

二、坛庙

三、寺院

第四节 信仰单位重建中的土地问题与量化

一、基地

二、经济性土地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苏南庙产兴学中的庙田与学田

第一节 对“庙产兴学”研究的总体探讨

第二节 晚清“庙产兴学”中的苏南庙田与学田

一、晚清“庙产兴学”政策

二、庙田转学产比例的估算

三、学田转学产比例的估算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庙产兴学”中的苏南庙田与学田

一、北洋政府时期“庙产兴学”政策

二、庙田转学产比例的估算

三、学田在教育经费中比重的估算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庙产兴学”中苏南的庙田与学田

一、国民政府关于“庙产兴学”的探讨

二、国民政府时期苏南庙田数量的估算

三、学田在教育经费中的“边缘化”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苏南土地改革中学田和庙田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对“公地”研究的总体考察

第二节 土地改革前苏南的学田与庙田

一、学田、庙田数量变化

二、学田、庙田的经营

三、学田、庙田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共产党的政策

一、共产党关于庙田、学田的政策:解放前

二、共产党关于庙田、学田的政策:解放后

第三节 学田、庙田与乡村社会的解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庙田与学田是近代苏南地区重要的公地种类。在清代、民国、共和国初期三个阶段,庙田与学田共同经历了若干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造成了近代庙田与学田的变动,而这种变动背后的实质是近代苏南社会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章通过对清代苏南庙田与学田捐赠的发展态势的分析,揭示出二者发展态势相异的背后是国家与地方互动的结果。
  第二章探讨了太平天国以后苏南信仰重建过程中的寺庙、学校及其土地的变迁,从中可以发现晚清苏南的地方政府有意识的参与信仰网络的再造。
  第三章则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庙产兴学”事件入手,考察了苏南地区在“庙产兴学”过程中庙田与学田的实际变化,由此可以发现“庙产兴学”背后更有一层被掩盖的“学产兴学”事件。
  第四章在综合了前几章若干内容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苏南土地改革过程中庙田与学田所受到的相同与不同的待遇,从而可以为反思土地改革提供另一种思考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