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土中国视角下的中国纪录片创作
【6h】

乡土中国视角下的中国纪录片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乡土中国”的特征

第一节 固定的地理区域

第二节 约定的道德礼俗

第三节 稳定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 “乡土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萌芽阶段(1905-1949):乡土风貌和民俗活动的碎片化影像实录

第二节 起步阶段(1949年-1980年):国家表情呈现和民族影像的纪录

第三节 发展阶段(1980年-2002年):传统文化的寻根和平民化纪实

第四节 后乡土中国记录阶段(2002年——至今)多元化风格和市场化探索

第三章 “乡土中国”形象的影像书写

第一节 静穆素雅的自然景致

第二节 质朴淳厚的民俗传统

第三节 厚重蕴藉的人文价值

第四章 乡土中国题材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策略

第一节 陌生化题材和共通性价值的契合

第二节 个体化影像彰显人本传播的理念

第三节 国际化视野谋求跨文化传播的“共同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乡土中国”概念最初由社会学家费孝通1947年完成的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是对传统中国社会状况和文化特质进行概括的社会学概念。具体指由血缘(即家族、宗族关系)和地缘(即聚居)建构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是一个由固定的地域风貌、约定的道德礼俗和稳定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一个传统中国形象。纪录片因其纪实性品质和人文性品格而成为记录“乡土中国”社会形态,承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媒介形态。纪录片对乡土中国的描绘可分为乡土风貌和民俗活动的碎片化影像实录、国家表情呈现和民族影像的纪录、传统文化的寻根和平民化纪实、多元化风格和市场化探索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于时代背景、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纪录理念、价值诉求和美学风格。通过描绘素雅静穆的自然景致、展现质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和挖掘厚重蕴藉的人文精神,纪录片完成对乡土中国形象的影像书写。立足当前国家展示文化软实力、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跨文化传播需求,提出陌生化题材和共同性价值契合、个体化影像彰显人本传播的理念、国际化视野谋求跨文化传播“共同视角”的传播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