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空间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6h】

不同空间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理论

2.1.1 区域经济差异均衡理论

2.1.2 区域经济差异非均衡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研究综述评述

第3章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和趋同研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介绍

3.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2 研究方法介绍

3.3 1985年以来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差异现状研究

3.4 1985年以来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划分

3.5 1985年以来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趋同分析

3.5.1 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趋同特征

3.5.2 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

3.6 1985年以来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趋同分析

3.6.1 1985年以来中国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趋同分析

3.6.2 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区域经济发展邻居转移的空间分布格局

第4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测度

4.1 研究方法介绍

4.2 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

4.2.1 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演化

4.2.2 中国省圾和地圾市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格局演化

4.3 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演化

4.3.1 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尺度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空间格局演化

4.3.2 中国省级和地圾市尺度区域经济增长的局部空间格局演化

第5章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研究

5.1 模型建立和因子选取

5.1.1 生产函数

5.1.2 因子选取

5.2 模型模拟

5.3 影响机制分析

5.3.1 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不同

5.3.2 不向因于的作用区域不同

第6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和不足

7.2.1 可能的创新点

7.2.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而部分地区却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扩大,正逐步演变成阻碍经济持续发展和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区域经济差异深入研究,促进各地区之间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从省级和地级市两个尺度出发,以1985-2012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和335个地级市单位的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基尼系数测算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在两个尺度上的发展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其次,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点分析,选取1985、1992、2012年为特征时点,利用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两个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阶段研究,测度其变动趋势、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状况,并进行尺度上的对比分析;再次,在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水平下,选取12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两个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分异现象进行机制研究,并进行尺度上的机制对比分析。最后,在区域经济差异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分别针对不同尺度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
  本研究表明:⑴基尼系数反映出两个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差异均先增大后减小,而地级市尺度上的解释力度更强;⑵传统马尔科夫链显示两个尺度上均具有稳定的俱乐部趋同现象,空间马尔科夫链则显示了邻域环境在两个尺度上对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两个尺度在俱乐部特征上具有较大差别,而地级市对问题的刻画则更具体和富有规律性;⑶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在两个尺度上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地级市尺度的空间集聚效果更强。同时两个尺度上均揭示了东、西部经济在发展水平和增长水平上的差异在不断增大。而地级市尺度上则更详细的揭示了新的增长极的出现以及三大经济带的冷热点变化;⑷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尺度上要素投入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要素的影响区域也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尺度更加强调城市收入水平和工业化发展水平,而地级市尺度上则同时兼顾城市和农村收入以及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与省级尺度相比,地级市尺度受到财政因子的影响更大,受到就业人口因子影响更小,而人口密度则对省级尺度产生了负效应,对于地级市尺度则不显著。此外,资本、消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两个尺度的空间分异均具有较大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