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语文教材中原型意象解读研究——重点解读“月”与“黄昏”
【6h】

中学语文教材中原型意象解读研究——重点解读“月”与“黄昏”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关于“原型”概念的理解

(二)原型意象与意象

(三)原型批评理论的特点与局限

(四)原型批评理论在中国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原型意象的界定

第一节 原型意象的内涵、特征及类别

一、原型意象的内涵及特征

二、原型意象的类别

第二节 原型意象的置换

一、置换的含义

二、原型意象的置换方式

第二章 月儿弯弯照九州——“月”意象解读

第一节 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

第二节 “月”意象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

一、美人与闺怨的象征

二、孤寂与不得志的象征

三、故乡与团圆的象征

四、永恒的象征

第三节 “月”之友——月意象组合

一、花月长吟

二、千江有水千江月

第四节 “月”成为原型意象的缘由

一、节日习俗

二、文化心理

第三章 日暮情思——“黄昏”意象解读

第一节 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黄昏”意象

第二节 “黄昏’’意象的情感与思想意蕴

一、日暮怀人

二、日暮思归

三、皇帝、政权或历史交替的象征

四、静谧自得的生命体验

第三节 “黄昏”之友——黄昏意象组合

一、黄昏雨

二、黄昏与登高

第四节 “黄昏”成为原型意象的缘由

一、先民的生活习惯

二、婚礼习俗

三、文学传统表现模式

第四章 基于原型意象的教学尝试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原型意象解读的影响

一、形成原型意象知识结构图

二、由理性的分析转化为具有二次创造性的解读创作

三、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

四、学生的文化——艺术理解力

第二节 创设解读情境

一、营造有利于原型意象解读的特定情境

二、引导学生树立写艺术真情、道人生实感的写作观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节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一些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使用,并因此具有了约定性和文化的原型特质,从这一角度来观照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意象,的确有不少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笔下反复出现,并在承续中获得了稳定性。本论文的第一章有两节,第一节主要探讨原型意象的内涵、特征和分类等基本问题,第二节研究原型意象的置换方式,原型意象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发生置换。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选取了教材中的月意象和黄昏意象,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和黄昏意象进行梳理,从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探讨其成为原型意象的缘由。第四章先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原型意象解读的影响,再探讨教师创设解读情境。通过语文教材中典型原型意象的整体感知,能让解读对象跨越时代的鸿沟和隔阂,在历史进程中熟知原型意象的内涵,给解读者提供了一把解开文本解读的钥匙。

著录项

  • 作者

    金鑫;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语文)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丽娅;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4.3;
  • 关键词

    中等教育; 语文教材; 原型意象; 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