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一、理论资源意义

二、意识形态导向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闻伦理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 新闻及其伦理

一、新闻及其道德性

二、新闻伦理的界定

三、新闻伦理的若干范畴

第二节 新闻伦理的历史演进

一、新闻伦理的起源

二、新闻伦理思想的形成

三、新闻伦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滥觞与启蒙——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的历史溯源

一、自由主义与自由精神

二、法国启蒙运动:人文主义与理性

三、德国古典哲学: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

四、生活实践的启迪

第二节 形成与成熟——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伦理思想

一、革命民主主义时期的新闻伦理思想

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伦理思想

第三节 继承与深化——列宁的新闻伦理思想

一、十月革命之前的新闻伦理思想

二、十月革命之后的新闻伦理思想

第四节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在中国

一、毛泽东的新闻伦理思想

二、邓小平的新闻伦理思想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新闻伦理思想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新闻党性原则

一、新闻党性原则的内涵

二、新闻党性原则的实现方式

第二节 新闻自由

一、新闻自由的内涵

二、新闻自由的实现方式

第三节 新闻真实

一、新闻真实的内涵

二、新闻真实的实现方式

第四节 新闻正义

一、新闻正义的内涵

二、新闻正义的实现方式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的中国践行

第一节 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的现实问题

一、新闻实践的伦理失范

二、新闻价值冲突的伦理困惑

第二节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的价值引导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的制度安排

三、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的自律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闻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社会的转型和各种新闻思潮的涌现促使了新闻媒体性质的裂变,从过去单一的工具属性衍变成了工具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并立,且工具属性日益从属于经济属性,最终引发一系列的新闻伦理失范。另一方面,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信息流动和文化互溶势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逐渐形成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全球化。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新闻传播能力、技术优势和资本实力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政治渗透。因此,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闻伦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这也是本文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之缘由。
  本文从新闻伦理切入,对其概念进行厘清和界定。从新闻的本源和目的出发阐明新闻具有内在道德性,并通过新闻伦理与新闻(职业)道德以及媒介伦理的区别,进一步明晰新闻伦理的内涵与范畴。在此基础上,历史地考察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从启蒙、形成、深化到运用及其发展轨迹。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长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进而得到了修正和完善。这也恰恰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开放性思维方式、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理论的典范。在此基础上,从伦理学的视角把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分析归纳为四个方面:新闻党性原则是新闻伦理的本质属性;新闻自由是新闻伦理的价值指向;新闻真实是新闻伦理的实践依据;新闻正义是新闻伦理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在我国逐渐发展并形成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是我国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面临新闻实践的首要依据。同时应该看到的是,我们不仅仅需要在理论上阐释新闻实践中的伦理指向和价值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在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指导下的新闻实践更加合伦理的实现。为此进一步探寻在当前如何更为有效地落实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为指导的实践路径,从而应对和防范新闻伦理失范,妥善处理新闻实践中的价值矛盾与冲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