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隐式股权的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研究
【6h】

基于隐式股权的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框架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的存在性

2.2 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的成因

2.2.1 传染性违约相关

2.2.2 周期性违约相关

2.3 供应链信用风险的评价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基于隐式股权的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理论和模型分析

3.1 基于隐式股权的传染性违约相关

3.1.1 传染性违约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分析

3.1.2 传染性违约相关的模拟分析

3.2 基于隐式股权的周期性违约相关

3.2.1 周期性违约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分析

3.2.2 周期性违约相关的模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思路

4.1.1 相关分析

4.1.2 Copula相关性分析

4.1.3 多元Copula函数下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研究

4.2 传染性违约相关实证检验与分析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中集集团供应链

4.2.3 中国联通供应链

4.2.4 华闻传媒供应链

4.2.5 多条供应链比较与分析

4.3 周期性违约相关实证检验与分析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从紧货币政策下的中集集团供应链

4.3.3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中集集团供应链

4.3.4 稳健货币政策下的中集集团供应链

4.3.5 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下的中集集团供应链比较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愈加频繁,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相应的,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传染问题也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往对于传染性违约相关及周期性违约相关的研究在维度和深度方面都存在改进的空间,因此本文立足于目前研究的不足,基于隐式股权的观点即上游企业从下游企业处获得的净现金流可以类比于每期由下游买方企业支付的股票股息,在传染性违约相关方面,通过构建模型创新性的探讨了应收账款融资、回购行为以及下游企业风险偏好与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应收账款融资比例的增加,供应链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度在减弱。(2)当回购比例处于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时,随着回购比例的增加,供应链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度也增加;当回购比例处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时,随着回购比例的增加,供应链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度在减弱。(3)随着下游企业对风险的敏感度的增加,供应链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度在减弱。
  在周期性违约相关方面,也通过构建模型创新性的探讨了需求风险、汇率风险以及下游企业无风险收益率波动风险与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市场需求风险越高,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度越大。(2)汇率风险越高,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度越大。(3)供应链下游节点企业无风险收益率波动风险越高,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度越小。与货币政策相联系,则可以总结出货币政策从紧时期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度较小;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时期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度较大;而货币政策稳健时期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传染度介于两者之间。
  在模型分析之后,本文实证利用股价联动衡量信用风险传染,并基于2006年1月4日至2015年4月30日间相关供应链的数据创新性的进行了多链比较及分期比较,重点探索了基于隐式股权观点的相关因素下游企业风险偏好及无风险收益率波动风险与传染性违约相关及周期性违约相关的联系,并在过程中对信用风险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研究,结果说明了传染性违约相关及周期性违约相关的存在性,且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组合来降低风险,还进一步证明了下游企业风险偏好及无风险收益率波动风险与传染性违约相关及周期性违约相关的联系,结果与模型的分析一致,突出了本文基于隐式股权进行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研究的主题,为供应链信用风险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