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互联网环境中在线交往的人际感
【6h】

论互联网环境中在线交往的人际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

第一章 在线人际交往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通告式信息获取阶段

第二节 兴趣型社区组合阶段

第三节 娱乐性社交互动阶段

第四节 移动化即时通信阶段

第二章 在线人际交往的演化特征

第一节 从工具到环境的媒介角色

第二节 从集中到弥散的连接方式

第三节 从单向到多向的交往结构

第四节 着重于自我表现的交往仪式

第三章 还乡之路:网络对交往人际感的强化

第一节 天涯若比邻:冲破物理时空的局限

第二节 电子“传心术”:无限接近的精神沟通

第三节 再部落化:理想的人际交往距离

第四章 迷雾森林:网络对交往人际感的遮蔽

第一节 背离感官的有中介传播

第二节 被打破的私宅藩篱

第三节 诠释的自由与传播的断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际交往,是关注人与人的沟通,解读“你”与“我”之间何以交集、连通、维系的交往行为。互联网的诞生和延续演进,对社会个体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互联网以及在线交往的“人际感”追求实际上就是基于网络技术和功能不断完善而重塑了传播参与者的时空感知。各种网络交往工具的出现是一个并行不悖的过程,没有也不可能严格遵守一定的时间线索而发展,所以各个类型的传播形式之间与其说是更替不如说是继承和迭代。不同形态的网络人际交往媒介彼此之间具有时空和内容的共容性,在传播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因此,本文只是试图借助这个脉络展开研究,并非是严格探究互联网的发展史。
  另一方面,人类对于一手信息的获取与私人表达的欲望是推动媒介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媒介技术的更新又不断鼓励了人类获取和表达的冲动,尽管这种满足在二者之间从未平衡过。信息获取需要的膨胀,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压抑了个性表达,但是并没有代表自我表达的完全忽视。大众传播方式的彰显也不会替代人际交往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在由大众传播媒介为主导的社会中,人际传播也在新兴媒介技术的支持下逐渐满足着社交个人自我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随着自媒体和个人主义的崛起而变得愈发明显。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超越行为主义假设,去观察和聆听一部分中国网民有关网络媒体使用的亲身体验。特别重要的是,本研究致力于搞清楚互联网是如何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在他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从而基本梳理出中国网络人际交往成型、发展演变的脉络。立足现实观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理解新技术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交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扇窗户,借此透视互联网使用行为对中国网民当下及未来之形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