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丁帆文学批评的“在场主义”研究
【6h】

丁帆文学批评的“在场主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写作思路

二、“文学批评”和“在场主义”概念界定

第一章 “在场主义”的精神资源

一、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滋养

二、“五四”精神遗产的批判性承继

第二章 “在场主义”的历史性聚焦

一、“重回五四起跑线”的背后

二、启蒙文学史观的烛照

三、启蒙之后如何再启蒙?

第三章 “在场主义”的文学指向

一、狼为图腾,人何以堪?

二、“风景”描写背后的价值内涵

三、世纪转型下“乡土经验”如何重构?

第四章 丁帆文学批评的意义和启示

一、丁帆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

二、启示:当下文学批评的转型如何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丁帆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其学术研究和批评成果较为丰厚,涉猎了二十世纪以来新文学中的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研究。从精神渊源来看,他主要受到了西方知识分子精神的不断滋养,同时又从五四精神遗产中汲取一定的养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批评体系。在不断的批评实践中,丁帆将“历史—美学”作为他批评的原则,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之上,采用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批判的眼光对社会、人生乃至整个文化进行审视,这一批评的精神核心可以概括为“在场主义”,其实质是其文学研究和批评实践中价值立场的在场,思想以及灵魂的在场。此外,丁帆的文学批评重在思想性,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批评常以其文学史观为依托,将文学作品置于文学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这种深厚的思想性对其文学批评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总体而言,这种批评模式不仅实现了文学艺术审美的价值诉求,同时也对社会和时代进行了文学精神层面的观照。因而,在多元却无序的当代文学批评格局之中,丁帆的文学批评具备鲜明价值和意义,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具备一定的指向性,也为当下的文学批评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批评范式。故本文从“在场主义”这个关键词为切入口,立足于丁帆的批评文本,对其文学批评进行整体观照,探寻丁帆如何汲取精神资源从而形成“在场主义”的批评特色,又如何将这一精神核心糅合到自身的批评实践之中故而形成两者有效的双向互动,若将其置身于文学批评的长河中,丁帆的文学批评又具备怎样的价值,对当下文学批评的转型又有何启示,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索,从而为文学批评走出困境寻求一种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