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6h】

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民国时期《礼记》考证研究(上)

第一节 《礼记》渊源研究考论

第二节 《王制》作者研究考论

第二章 民国时期《礼记》考证研究(下)

第一节 《月令》来源研究考论

第二节 《今月令》出处研究考论

第三节 《学记》作者研究考论

第三章 民国时期《礼记》经解研究

第一节 简朝亮《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研究

第二节 魏元旷《礼训纂》研究

第三节 刘咸炘《礼记温知录》研究

第四章 民国时期《礼记》通论研究

第一节 刘咸炘《礼记》学探微

第二节 蔡介民《礼记》学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揭示民国时期《礼记》研究的基本风貌,并据此研究《礼记》学的基本问题,以《礼记》学研究内容为对象,分为绪论、《礼记》考证研究、《礼记》经解研究、《礼记》通论研究、结论等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包括民国时期《礼记》研究的文献概况、选题理由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考证部分分作上下两章。
  第一章考察民国学者有关《礼记》渊源、《王制》作者的研究。《礼记》渊源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研究发现民国学者对《礼记》渊源的探究,受清代考据学与今文经学的影响,可以分为考信与疑古两类,他们相互对立的往返论证,奠定了此后《礼记》渊源研究的基础。《王制》作者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研究发现民国学者所持《王制》为汉文帝博士所纂作的观点,乃是基于反思清代考据学与否定晚清今文经学而展开,本文认为民国学者的研究大体合乎《王制》实情,并征引其它材料,对相关问题续作论证。
  第二章考察民国学者有关《月令》来源、《今月令》出处、《学记》作者的研究。《月令》来源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研究发现否定《月令》出自《吕纪》、或否定《月令》出自《周书》的论据均不充分,民国学者的研究事实上打破了《月令》不出《吕纪》则出《周书》的二说对立局面,为《月令》渊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今月令》出处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引证相关材料,认为《今月令》应为汉代《月令》的不同传抄之本,《今月令》为汉代所行月令等说法并不可信,汉代所行月令应为《四时月令诏条》一类文书律令,诸书称引《明堂月令》其名虽同而其实则异,《明堂月令》并不等同于《今月令》。《学记》作者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引证相关材料,认为《学记》时间当在《荀子》以前,具体作者难以考定,民国时期杜明通所持《学记》作者为汉代董仲舒的观点,与他有关《礼记》成书年代的认知有关。
  第三章考察民国学者对《礼记》经解的研究。简朝亮《礼记郑注子思子言郑注补正》一节,梳理《补正》的内容,分析《补正》驳郑、申郑、补郑有关文字训诂、经义阐释、名物训释、礼制解说的典型条目,讨论《补正》的学术价值、学术特征及不足之处。魏元旷《礼训纂》一节,梳理《训纂》的内容,分析《训纂》驳郑、驳孔、辨他说、述礼义的典型条目,讨论《训纂》的学术价值及不足之处。刘咸炘《礼记温知录》一节,依据《温知录》的内容特点,从划分章节、厘定文字、疏通经解等层面,抽取相关条目,讨论《温知录》的学术价值与学术特征。
  第四章考察民国学者对《礼记》通论的研究。刘咸炘《礼记》学一节,以刘咸炘《治记绪论》为依据,梳理刘咸炘对《礼记》的体例、宗旨、研究方法的论述,探讨刘咸炘学术思想的来源,评价刘咸炘《治记绪论》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史意义。蔡介民礼学研究一节,考察蔡介民的礼学史研究,梳理蔡介民《礼记通论》对《礼记》成书及篇章来源、《礼记》与《仪礼》的关系、《礼记》的研究方法、《礼记》大义等的论述,评价蔡介民礼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史意义。研究发现,两种《礼记》通论着作都受

著录项

  • 作者

    郎文行;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方向东;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古代礼制;
  • 关键词

    《礼记》; 学术思想; 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