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母语非汉语学生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错序研究
【6h】

母语非汉语学生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错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0.1 选题缘由

0.2.1 理论意义

0.2.2 实践意义

0.3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0.3.1 研究对象

0.3.2 语料来源

0.4 研究方法

0.5 双音并列合成词研究综述

第一章 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组合特征分析

1.1 语音方面的特征

1.1.1 声调特征方面

1.1.2 声母特征方面

1.1.3 韵母特征方面

1.2 语义方面的特征

1.2.1 语素组合的理性义特征

1.2.2 语素组合的色彩义特征

1.3 语法方面的特征

1.3.1 构词语素语法性质的考察方法

1.3.2 同质语素

1.3.3 异质语素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序的制约因素

2.1 语音因素

2.1.1 声调方面

2.1.2 声母方面

2.1.3 韵母方面

2.1.4 小结

2.2 语义因素

2.2.1 理性义方面

2.2.2 色彩义方面

2.2.3 文化义方面

2.2.4 小结

2.3 语法因素

2.4 使用频率因素

2.5 语素独立性因素

2.5.1 构词语素的处理方式

2.5.2 构词语素的组合类型

2.5.3 语素的构词位置与其构词能力

2.6 其他因素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母语非汉语学生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错序情况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学生对象

3.1.4 问卷形式及设计依据

3.1.5 问卷内容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测试结果整体统计分析

3.2.2 测试结果具体分析

3.3 母语非汉语学生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序习得特征

3.3.1 正确词语主要特征

3.3.2 偏误词语主要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4.1 偏误原因分析

4.1.1 语言学因素

4.1.2 学习者因素

4.1.3 学习环境因素

4.2 教学建议

4.2.1 培养学习者的语素序意识

4.2.2 利用语素位置构建词汇网络

4.2.3 语素教学与整词教学相结合

4.2.4 适当讲解并列式合成词构词特点

4.2.5 加强词汇习得对比研究

4.2.6 培养文化意识,重视词汇民族性

4.3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双音并列合成词构词能力强、词汇结构复杂、数量大、使用频率高等因素使它成为汉语复合词中的一种独特类型。从形式来说,有的双音并列合成词的语素可以颠倒,形成同素逆序并列合成词,但有的双音并列合成词构词语素不可颠倒,否则即成偏误。从双音并列合成词的语素间关系看,包括同义语素并列合成词、相关义语素并列合成词、反义语素并列合成词及偏义语素并列合成词等。本文的考察对象属于不可逆序的双音并列合成词,包括上面四种语义类型。在汉语中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而在合成词的内部结构中,语素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母语非汉语学生在习得不可逆序的双音并列合成词时往往出现语素序的偏误。本文即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等级标准,以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留学生使用的《汉语初级强化教程Ⅰ》和《汉语初级强化教程Ⅱ》、该院学生的口头和书面作业以及已有的同类研究成果为选词范围,最终选取145个不可逆序的双音并列合成词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首先,从语素组合结构和语素序制约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制约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序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所研究的双音并列合成词的语素序受到语音、语义、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母语非汉语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因为对这些因素不了解,所以出现语素序的偏误。
  其次,使用调查问卷来考察学生的偏误情况。通过测试发现双音并列合成词语素错序现象是母语非汉语学生的一种普遍而且顽固的偏误。从学生汉语水平和国家地域两个角度来分析,发现: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偏误率成反比,即初级水平学生更容易出现该类偏误;不同国家的学生的偏误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各个题目上来看,随着题目类型难度的增加,学生出现语素错序的比率也在上升。从双音并列合成词特征与偏误的关系来看有以下规律:第一,偏误率随词汇难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第二,不符合汉语语音组合规律及语义关系的词偏误率较高;第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或语用习惯的词偏误率较高;第四,与学生母语词汇对应形式不一致的词偏误率较高。
  最后,分析测试结果,归纳偏误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偏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语言学因素,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结构特殊及重视语素序的特点;第二,学习者因素包括汉语知识水平、认知心理及学习策略;第三,教学因素,主要是教师教学因素。教学建议主要有:第一,重视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语序意识;第二,利用语素位置构建词汇网络;第三,语素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第四,适当讲解并列式合成词构词特点;第五,加强学生母语与目的语词汇对比研究,明确词汇教学重难点;第六,培养学习者文化意识,重视词汇民族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