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对策研究
【6h】

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1.3创新之处与技术路线

1.3.1创新之处

1.3.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技术路线

第2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区域经济韧性的相关理论研究

2.1.2区域经济韧性的经验研究

2.1.3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适应性循环理论

2.2.2多尺度嵌套适应循环理论

2.2.3区域经济韧性理论

第3章区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

3.1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3.1.1研究区域界定

3.1.2数据来源

3.2区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3.2.2区域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区域经济韧性测评过程

3.3.1确定权重——极值熵值法

3.3.2分指数测度计量模型

3.3.3综合测度计量模型

3.4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测评结果

第4章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

4.1区域经济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

4.1.1整体层面区域经济韧性时间演变分析

4.1.2省域层面区域经济韧性时间演变分析

4.1.3市域层面区域经济韧性时间演变分析

4.2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4.2.1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异

4.2.2区域经济韧性空间演化特征

4.3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散特征

4.3.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3.2局部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

4.3.3重心分析

第5章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策略

5.1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5.1.1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

5.1.2区域经济韧性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

5.2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策略

5.2.1整体层面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

5.2.2区域层面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韧性作为新兴的研究议题,其实质在于研究系统面对不确定冲击的应对能力,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外界及自身的诸如周期性经济危机、技术变革或经济增长疲软等不确定性冲击。这些现实存在的不确定性冲击与人们希望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愿景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在寻求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韧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新思路,促使区域经济与韧性相结合,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以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
  本文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韧性相关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经济稳定指数、经济多元指数、经济创新指数和经济活力指数四个准则层建立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熵值法测算2007-2016年长三角41个市的区域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值。首先从整体、省域和市域三个层面分析区域经济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总体提高,各准则层评价值也整体上升,但发展不均衡。(2)省域层面上三省一市经济韧性稳步提高,但发展速度不均衡,主要分为持续快速增长、均衡发展和稳步发展3个阶段。(3)市域层面上区域经济韧性总体增强,差异减小,发展速度不均衡。
  其次,选取2007、2010、2013和2016年四个年份利用ArcGIS中的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将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分为四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韧性呈现总体分布不均、省内差异明显和经济危机影响下41市经济韧性差值呈三级阶梯状分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区域经济韧性整体表现为高值区扩大,低值区缩小,省内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空间演化特征。
  再次,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重心分析等方法,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散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聚性变化较小,总体呈现“先分散-后集中”的空间变化过程。(2)十年内区域经济韧性的局部空间集聚格局整体上保持稳定态势,空间结构表现为一定的锁定特征。(3)十年内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聚仍然很显著,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南部分地区和浙江省北部,且范围总体扩大,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池州市、皖北地区以及苏北部分地区,总体范围保持不变。(4)从重心迁移特征看,区域经济韧性整体向西北方向偏移。
  最后,利用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分析得到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驱动力是经济稳定和经济多元指数,其次是经济创新指数,并在区域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基础上,从整体和区域两个方面提出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