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公共艺术的社会服务性特征
【6h】

当代公共艺术的社会服务性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本文视域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当代公共艺术现状分析

第一节审美视角下的公共艺术

第二节公共艺术的社会服务性特征现状

第三章公共艺术发展趋势转变的背景与因素

第一节当代公共艺术职能和责任的转变背景

第二节公共艺术发展趋势转变因素

一、社会文化下的人文研究

二、消费观念下公共空间的经济职能转变

三、科技时代数字媒体化的公共艺术发展

四、生态空间的转变

第四章当代公共艺术的社会服务性特征趋势和策略

第一节公益行动与公共艺术的碰撞

第二节消费时代下的公共空间

一、消费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激活失落空间 复兴公共空间

第三节数字化背景下交互空间的公共艺术

一、公共艺术的互动性

二、交互设计的创新性

第四节生态城市公共艺术

一、生态城市的形成

二、生态空间的复兴

第五节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

一、提升空间的整合性

二、重构公共艺术价值

三、发挥艺术的治愈功能

第五章和平广场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分析

第一节和平广场改造前概况

一、和平广场的背景和概述

二、和平广场定位调查分析

三、和平广场的趋向和挑战

第二节和平广场的社会服务性设计改造原则

一、空间整合原则

二、以人为本原则

三、生态优化原则

四、主题明确原则

第三节和平广场设计改造应用和展望

一、改造效果展示

二、重要节点分析

结语

附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出现,被人们作为公共空间的特殊艺术符号所提起,公共艺术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但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第一反应普遍都是停留在审美的直观感受。然而当代社会人文观念的进步、消费时代经济职能的转变、科学技术的提高、生态概念的推崇等都促使公共艺术向社会服务范畴发展。
  笔者通过现状分析、理论与实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并分析和平广场改造设计,阐述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中的趋势与观念,公共艺术不仅是艺术性的,还可以用跨学科思维去理解分析,比如艺术向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科技的转变,简而言之就是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来研究公共艺术的新观念。
  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人为本的公共艺术、公益行动与公共艺术的碰撞、消费时代下的公共空间、数字化背景下交互空间的公共艺术和生态城市公共艺术。

著录项

  • 作者

    席菱子;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装饰艺术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欣;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艺术; 社会服务性; 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