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革叶蕨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6h】

革叶蕨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缩略语表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 试验报告:试验一 降低革叶蕨初代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方法研究

第二部分 试验报告:试验二 叶蕨不同类型外植体脱分化和分化能力研究

第二部分 试验报告:试验三 革叶蕨不定芽诱导增殖的方法研究

第二部分 试验报告:试验三 革叶蕨组培苗根及移栽措施研究

全文主要结论与讨论

图片及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三叉蕨科革叶蕨属革叶蕨(Rumohraadiantiformis)为材料,对革叶蕨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一、将革叶蕨外植体用不同杀菌剂、不同温度热水浴预处理,探讨减少初代培养污染率的有效措施。二、以初代培养获得的无菌外植体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研究不同类型外植体分化能力的强弱并进行脱分化程度的比较。三、最佳分化外植体在正交设计2因素(蔗糖浓度、基本培养基)3水平条件下进行不定芽诱导的试验及最佳pH值的筛选,并进一步研究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的影响。四、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得到健壮生根组培苗后,再进行不同基质配方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势影响的试验,得到理想的效果,为获得优质的革叶蕨苗,提供了生产依据。 结果表明: (1)降低初代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方法 用3g/L根菌清杀菌剂对外植体进行24h预处理可使无菌率达到96.67%。效果明显好于最佳水浴处理(40℃处理1h)。 (2)不同部位外植体分化能力和脱分化程度的比较 革叶蕨茎段、叶片和叶柄接种在附加一定浓度IAA和NAA的MS培养基上后,均可不同程度的分化出芽,器官分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茎尖>茎段>叶柄>叶片;茎尖接种后20d左右产生绿色球状物,经60天培养产生丛生苗,叶柄和叶片出芽慢,在培养30d后切口处先形成少量瘤状结构,40d后切口处形成簇生芽,其中叶片在与叶柄相连的切口处更易于长芽,而较细小的上部或边缘叶片接种后大多褐化,诱导能力弱。 (3)不定芽的诱导增殖方法 试验结果得出,以无菌茎段在蔗糖浓度30g/L、pH值5.80的1/2MS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效果最好;添加植物激素,均可不同程度的分化出芽,其中以IAA0.10mg/L+NAA0.05mg/L的增殖效果最好。 (4)组培苗生根及移栽 生根培养的最佳配方为NAA0.10mg/L的1/2MS培养基,生根率最高为96%,且愈伤组织少,其平均生根率和平均最大根长值在各处理中表现最好。移栽成活率以河沙、蛭石、珍珠岩为基质的试管苗最高,移栽的平均成活率为95%以上,且长势良好。 本研究表明革叶蕨(Rumohraadiantiformis)适于离体快繁,且能诱导出健壮小苗,从而建立高效的商品化、产业化快繁生产体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全面研究了革叶蕨离体快繁及驯化移栽技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探索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的革叶蕨茎段诱导技术,获得初步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