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后3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6h】

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后3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论文说明:文中所引部分缩略语

声明

上篇文献综述

第一章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学特点及其致病机制

1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学特点

2MD的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二章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在肿瘤上的研究

1微卫星

2微卫星不稳定性

3 DNA错配修复系统

4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肿瘤学上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三章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病毒感染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后三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1试验材料

2研究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试验中配液

展开▼

摘要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广泛存在于人类肿瘤的基因组中。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所致的肿瘤性疾病,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鸡马立克肿瘤发生后宿主基因组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报道,其他家畜肿瘤上也没有宿主基因组MSI的研究报告。通过检测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超强毒RB1B株后,鸡三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微卫星不稳定性情况,旨在发现是否存在与鸡马立克氏病发生相关的宿主基因组改变,为从宿主的角度研究鸡马立克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在本实验中应用27个SPF鸡胚,培育鸡胚成纤维细胞,来自同一鸡胚个体的成纤维细胞一半接种马立克氏病超强毒RB1B株,另一半不接毒,作为对照。分别提取培养细胞的基因组DNA,选取鸡三号染色体上27个微卫星标记,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AGE电泳、银染等技术检测基因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27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0个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平均变化频率为16.30%,变化频率最高的为ABR141、MCW259、ABR426(25.93%);没有检测到杂合性缺失。24例鸡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点出现基因组变化。 本研究首次发现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后3号染色体上存在多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后CEF可出现多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提示MDV感染CEF早期可能会整合到宿主的多个位点引起基因组的变化。以PCR、电泳和银染为基础的微卫星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出染色体内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这为动物肿瘤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癌基因研究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