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的控制与量化研究
【6h】

中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的控制与量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捕捞能力的概念

二、 捕捞能力管理研究的国际背景

三、 研究对象的界定

四、 我国近海过度捕捞的状况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第三节相关研究综述

一、 关于外部性理论的研究

二、 关于资源税费的研究

三、 关于捕捞能力计量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假说

第五节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捕捞能力控制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中国近海捕捞能力控制的制度变迁

一、 休渔制度

二、 捕捞许可制度

三、 网目尺寸限制和渔获物幼鱼比例检查制度

四、 海洋捕捞强度的指标控制制度

五、 渔业资源增殖制度、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制度

六、 总可捕量制度

七、 打击非法捕捞

八、 渔船回购计划

九、 捕捞限额制度

第二节主要的捕捞能力管理制度评述

一、捕捞许可证制度的理论预期与实证研究

二、休渔制度理论预期与实证研究

三、渔船回购计划理论预期与实证研究

四、总可捕量制度评述

五、捕捞限额制度评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捕捞能力控制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近海过度捕捞成因的理论探讨

一、 流动资源的外部性

二、 近海捕捞过度的经济学解释

第二节 近海捕捞过度成因的实际分析

第三节 解决近海捕捞能力过剩问题的理论探讨

一、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经济理论

二、解决近海捕捞能力过剩的经济途径

第四节 近海捕捞渔业征收税费的理论依据

第五节 征收税费对近海捕捞能力影响的经济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海捕捞能力的计量研究

第一节捕捞能力计量的基本概念

一、捕捞能力计量概述

二、计量捕捞能力的数据要求和具体方法

第二节捕捞能力的数学计量

一、 捕捞能力计量的数学方法概述

二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简介

第三节 中国近海捕捞能力的计量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中国近海捕捞能力的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计量结果的讨论与应用

一、 捕捞能力的相对性

二、 近海渔业中能力利用度指标意义的分析与应用

三、 能力利用度与能力产量间的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资源税费在捕捞能力控制中作用的数量化分析

第一节 征收税费对近海捕捞能力影响的模拟分析

一、 模拟模型的建立

二 税费作用的模拟研究

第二节 税费政策在东山县单拖渔业捕捞能力控制中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 福建省东山县概况

二、 东山县单拖渔船的生产调查及计算分析

三、 实证分析及研究结果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捕捞能力控制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第一节 关于捕捞能力控制制度的再思考

第二节 国外关于渔业管理制度改进的两种构想

第三节 费与税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象山县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渔民退出近海捕捞的调查

第五节我国捕捞能力控制的政策建议

一、 加大资源保护费征收力度,加强转产转业政策扶持

二、 加强政策组合,构造控制捕捞能力的组合解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在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持续增加给渔业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几乎所有近海渔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衰竭。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使近海捕捞渔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可持续性,渔区经济与渔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控制与削减我国近海的捕捞能力,已成为发展我国沿海渔业经济的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理论分析、模拟分析与实证研究,为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有效控制提供政策建议。为便于阐述,本文将研究划分成七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研究框架。通过系统介绍捕捞能力的概念、相关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加强捕捞能力控制的研究已成为渔业管理工作者的最为迫切的任务。特别的,在我国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维护我国在世界渔业中负责任国家的形象,保证我国在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再分配中处于主动地位;有利于恢复和养护我国自身的近海渔业资源,保证海洋捕捞渔业与沿海渔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控制我国近海的捕捞能力,能有效的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中大量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促进捕捞活动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协调,在渔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章为本文的研究界定了范围、确定了技术路线并概括了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以实际分析的方法对已有捕捞能力管理制度进行评析。通过对现有渔业管理制度的回顾与评述,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两方面说明,尽管已有的渔业管理制度对渔业资源的利用、保护和恢复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捕捞能力的控制作用还很不够,特别是当他们单独实施时,其效果一般都不理想。由此本章提出,开展制度创新,加强现有渔业管理制度间的互补研究,是进一步开展捕捞能力控制研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解决近海过度捕捞问题进行探讨。在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分析了我国近海捕捞能力过剩的经济根源后,本文指出:捕捞渔业生产中严重的外部不经济性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成本太低,必然引起近海捕捞的过度投资和资源的过度利用,是近海捕捞能力过剩的主要经济原因。并由此推论:缺乏有效管理的近海捕捞渔业必然会产生过度捕捞。基于这样的分析结果,本章将解决外部性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我国近海捕捞的具体实际,探讨解决我国近海捕捞能力过剩的经济途径,认为:税费制度可能成为解决近海过度捕捞的有效经济手段。接着本章进一步从经济,产业政策及资源保护三方面分别论述了在近海捕捞渔业中征收税费的合理、合法与必要性,并利用经济模型就征收税费对控制近海捕捞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确认了税费制度的有效性。从第四章开始,进入了本研究主要的创新部分。为了便于下文从数量上分析税费对控制捕捞能力的影响,本章对中国近海捕捞能力进行了系统的量化研究。在比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三种计量捕捞能力的数学方法后,本文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国内首次对我国近海近十三年的捕捞能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计量。研究中发现:能力产量与渔业资源的相关性较目前的统计产量更显著,因此将能力产量作为渔业管理的指标较统计产量能更敏感的发现捕捞渔业中存在的问题;而能力利用度在地区间和不同年份间的比较中作为资源水平与捕捞强度的综合指标,有利于对近海渔业管理的绩效进行量化比较。为了验证这一点,本章应用能力利用度作为指标对我国近海捕捞能力进行了实际分析,表明:我国黄渤海渔区中的渤海区资源衰竭与捕捞过度的程度都比较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采用能力产量与能力利用度两个指标对我国近年来的渔业管理政策进行评价,本文认为:1999年之前的渔业管理政策对捕捞能力的有效控制总的来说作用不显著。但从1999到2004年,由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捕捞能力的缩减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渔业政策,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综合成效。 在第四章捕捞能力量化分析打下的基础上,承接第三章得出的税费对捕捞能力控制的有效性结论,第五章进一步对资源税费在捕捞能力控制中的作用进行了量化的模拟与实证研究。首先,利用我国近十三年的渔业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了能力产量与收入间、能力利用度与能力产量间以及单位能力产量收益与能力利用度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这一系列模型就不同费率条件下征收税费对近海近十年捕捞能力控制的影响与设定控制目标下征税方案的制定进行定量模拟分析,成功的说明了不同费率对捕捞能力控制的不同效果;然后,根据调查得到的福建省东山县单船底拖网渔业的生产数据,对税费在实际生产中对捕捞能力变化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模拟与实证分析都表明:只要征收费率得当,税费对捕捞能力的控制作用是比较明显的。而目前我国近海捕捞渔业征收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之所以不能起到控制捕捞能力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费率过低。另外,税费政策能有效提高捕捞行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这是税费政策较其他渔业管理措施的优势所在。研究还表明,若在执行税费政策的同时,能根据渔区的实际情况规定渔区雇工的最低工资,则可以在达到控制同样捕捞能力数量的目标的同时降低费率,增加税费制度在渔区的可行性。 根据前面五章的研究结果,第六章对捕捞能力控制制度的改进与完善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通过对现有捕捞能力控制制度的再思考,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对基于收益的近海捕捞管理的经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都比较薄弱。在借鉴国外关于渔业管理制度改进的构想,结合国内渔民转产转业成功经验的调研之后,本文提出了改进与完善捕捞能力控制制度的建议,认为:在我国近海捕捞渔业中,加大资源保护费的征收力度,加强各项管理制度间的相互配合,构造控制捕捞能力的“组合解”,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推-拉”综合效应,能有效抑制近海捕捞能力的盲目增长。 第七章为全文总结。对全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的研究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