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研究
【6h】

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研究区域的界定——黔东地区

1.3.2研究对象的界定——乡土聚落景观

1.3.3调研情况概述

1.4基本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4.1基本研究思路

1.4.2基本研究框架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1.5.2联系、比较分析

第二章乡土聚落景观研究综述

2.1国内研究概况

2.1.1基本概念研究

2.1.2专项理论研究

2.2国外研究概况

2.2.1国外研究进展概述

2.2.2不同学科角度的研究

2.3对既往研究的思考

2.3.1既往研究带来的启示

2.3.2既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3.3研究展望

第三章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研究

3.1黔东乡土聚落的区域背景分析

3.1.1区位

3.1.2历史述源

3.1.3建制沿革

3.1.4自然背景

3.1.5人文背景

3.2黔东乡土聚落的形成演变研究

3.2.1黔东乡土聚落的形成——“自下而上、自然演进”

3.2.2黔东乡土聚落的选址——“天人合一、择宜而居”

3.2.3黔东乡土聚落的总体布局——“形式多变、因地制宜”

3.2.4黔东乡土聚落的空间划分——“鳞次栉比、不拘一格”

3.3黔东乡土聚落景观构成研究

3.3.1道路

3.3.2边界

3.3.3区域

3.3.4节点

3.3.5标志物

3.3.6自然环境

3.3.7人文环境

3.3.8黔东乡土聚落景观要素构成研究的重要启示

3.4黔东乡土聚落文化特质研究

3.4.1黔东乡土聚落文化的产生背景分析

3.4.2黔东乡土聚落文化的特征分析

3.5黔东乡土聚落景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危机

3.5.1黔东乡土聚落文化近现代的变迁

3.5.2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的品质退化危机

3.5.3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的使用主体意识的混乱

3.6小结

第四章黔东乡土聚落景观实态研究——以落鹅村、寨英镇、苗王城为例

4.1个案研究

4.1.1土家族聚居的落鹅村

4.1.2苗侗混居的寨英镇

4.1.3苗族聚居的苗王城

4.2三个聚落的景观意象调查

4.2.1居住者的意象描述

4.2.2游览者的意象描述

4.2.3研究者的意象描述

4.3小结

第五章当代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实践研究

5.1当代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过程中的外力整合

5.1.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保护制度

5.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国策

5.1.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

5.2当代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过程中内在机制的重组

5.2.1文化传承的巩固与转化利用

5.2.2建立聚落内部的“社区参与”运行机制

5.2.3产业转型

5.3当代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实践模式分析

5.3.1当代乡土聚落景观保护模式——从固化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到动态的“生态博物馆”

5.3.2当代乡土聚落景观开发模式——江南古村镇和中西部民族村的旅游转型

5.4小结

第六章黔东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途径探析

6.1黔东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发展背景概述

6.2黔东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外力整合的途径

6.2.1完善政策立法

6.2.2引入激励机制

6.3黔东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内在机制的调整

6.3.1秉持文化传承,重塑传统风貌

6.3.2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区域经济

6.4保护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6.4.1景观保护开发的评价标准难统一

6.4.2景观保护开发中欠缺科学的管理

6.4.3景观旅游开发过程缺乏宏观调控

6.5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对黔东乡土聚落景观进行研究可以得到村镇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启示,同时有利于促进当地聚落发展的良性循环及进行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有效规划和管理工作。本文运用地理学、社会心理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的形态演变、景观构成、文化特质、所面临的危机,并探析了黔东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可能性途径,期望能为将来的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研究留下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 在黔东乡土聚落的形成过程中建造主体强调聚落中的生活性和本土性,以及聚落形态与环境的互相协调和适应。因此,黔东聚落的形成过程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自然有机演进过程。首先它的选址表现出“天人合一、择宜而居”的特点,遵循了“背山”而有所依托、“临水”求生且避洪涝、有地可建,有土可耕的原则,具体表现为坝子、丘陵、峡谷、半山四种类型地。其次它的总体布局表现出“形式多变、因地制宜”的特点,其布局可归纳为排列式、散点式、围合式、成片式四种形式。最后,黔东地区的乡土聚落多处山地,建筑布局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往往形成丰富多变的外部空间。依据平地、缓坡地和陡坡地三种地势出现了紧密排列式、分散筑台式、紧凑筑台式三种空间处理形式。 对黔东乡土聚落景观构成要素的研究,本文以社会心理学中“意象”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七个要素的意象分析,总结归纳了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和景观特征。 黔东地属我国西南边陲,西南地域文化显著地影响着当地乡土聚落的文化形态。此外黔东地区复杂多变的地理地貌、相对封闭的本土少数民族文化、“湖广填四川”的大型移民活动等因素使得黔东地区乡土聚落文化凸现出独立性、边缘性、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黔东乡土聚落景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危机包括如下三个方面:黔东乡土聚落文化近现代的变迁、聚落景观的品质退化危机、聚落景观的使用主体意识的混乱。 黔东地区境内乡土聚落星罗棋布,在本研究中选择落鹅村、寨英古镇、苗王城作为实态研究个案,这三个个案分别代表了黔东地区三种典型性的聚落景观形式;同时它们也面临着黔东乡土聚落所面临的最具典型性的几个现实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对聚落的侵蚀;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的衰退;以及贫困与保持文化原生态之间的矛盾。 黔东乡土聚落景观面临着重重危机,在分析当代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实践经验后;本文试图从外力整合、内在机制运行两个方面提出黔东乡土聚落景观保护开发的可能性途径,其具体表现为:完善政策立法、引入激励机制、秉持文化传承,重塑传统风貌、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区域经济四个主要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