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涉农产业:结构、关联与发展——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投入产出分析
【6h】

中国涉农产业:结构、关联与发展——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投入产出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问题

四、研究方案

五、特色与创新之处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世界农业发展与涉农产业理念的形成

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二、现代农业的形成与特征

三、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四、涉农产业与农业食物系统的界定

五、涉农产业的发展与实践

六、世界涉农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 涉农产业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模型

一、均衡与一般均衡理论

二、一般均衡理论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

三、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四、投入产出模型

五、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应用

六、投入产出分析的假定及影响涉农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因素

第三章 中国涉农产业的总量测度与结构分析

一、中国涉农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二、中国涉农产业的总量测度与最初投入结构

三、中国涉农产业的产业结构及特征

四、与美国、日本涉农产业体系的总量与结构比较

五、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中国涉农产业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一、数据来源及调整

二、中国涉农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消耗关系

三、中国涉农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

四、中国涉农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五、中国涉农产业需求诱发和需求依存程度分析

第五章 国内不同区域涉农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江苏、湖南、甘肃三省涉农产业体系的总量和结构比较

二、江苏、湖南、甘肃三省涉农产业关联程度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中国涉农产业发展战略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含义与启示

三、我国发展涉农产业的重要意义

四、加快我国涉农产业发展的举措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从国际经验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局限在种养殖范围内的传统农业范畴,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中心,向产前、产后环节逐渐延伸,形成了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种养殖生产、农产品加工制造、农产品运销以及餐饮等环节的涉农产业体系,即国际上所说的Agribusiness,笔者在本研究过程中称其为涉农产业。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国际经验引入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来,将现代农业概括为以涉农产业体系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产业组织为纽带,横跨一二三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现代产业系统。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来看,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经日益缩减,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农业比例已经下降到国民总产出的2%左右。但是,以涉农产业体系来衡量,涉农产业在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总产出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平均稳定在8-10%左右,突出表现为涉农产业系统的产前和产后环节极其发达,使得涉农产业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农业发展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年下降,2008年传统农业的GDP占比已经不到11.3%。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还会逐年下降。如此而来,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无疑,现代农业的概念指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何在?其重点和关键是什么?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将Agribusiness的概念引进到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分析中来,利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中国1987-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对我国涉农产业进行结构和关联的实证分析,并与美国和日本的涉农产业总量和结构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我国涉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兼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国内目前的涉农产业研究主要局限于涉农产业的概念以及涉农产业发展政策分析等,或者单独分析农产品加工业等涉农产业体系中的个别环节;投入产出分析在国内的应用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邮电、能源、旅游、环境、交通运输业等工业和服务业,而如何将涉农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运用投入产出方法从整体上研究其产业特性,目前相对较少。本选题正是从这个角度着手,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扣投入产出方法,通过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调整建立中国涉农产业投入产出表,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涉农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促进我国涉农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将投入产出理论和国际上的Agribusiness理论进行融合,应用于我国的涉农产业分析,从理论上来讲,拓展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丰富了涉农产业的研究内容;在现实中有助于揭示中国涉农产业的产业特性,指明我国涉农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路径,为我国涉农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促进涉农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共六章。
   第一部分即绪论和第一、第二章。简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数据采用与定量分析工具;对现有的涉农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并据此界定了涉农产业的内涵。在第一章中梳理了国际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对Agribusiness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和追溯,指出我国的现代农业就是以Agribusiness理念为指导的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并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涉农产业体系,其发展有赖于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即不是简单的农民组织化,而是基于产业关联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组织化。在第二章中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Input-Output,IO),该方法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产出法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列昂惕夫首先提出。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该部分对我国涉农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实证分析我国涉农产业的结构特征和关联程度。第三章是通过对中国投入产出表的调整建立中国涉农产业投入产出表,为后续的分析建立基础;以1987、1992、1997、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准,进行调整合并,得出我国涉农产业投入、生产、加工制造、运销四个环节的产出比例为0.18:1:1.32:0.44,而同期美国的涉农产业内部四环节之比为0.30:1:3.89:2.15,2000年日本涉农产业体系四部门产出之比为0.15:1:4.38:2.49。可见,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涉农产业体系内部的加工制造、运销以及投入环节发育程度较低,及涉农产业产前和产后部分需要加强。第四章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对我国涉农产业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162,略大于1,这意味着涉农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高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从总体上说,涉农产业内部各环节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程度最高的投入环节的完全消耗系数接近于1,这充分反映了涉农产业内部各环节特别是农业的产前产后环节对第二产业的高依赖程度,也说明了涉农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特性。第五章对国内江苏、湖南和甘肃等不同区域之间的涉农产业总量、结构及关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区域层面上对中国涉农产业发展做进一步挖掘。
   第三部分即全文第六章,主要是在前面各章分析的基础上做结论性总结,据此提出相应的涉农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研究建议政府采取如下措施有针对性地促进我国涉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施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涉农服务产业一体化战略;做强涉农龙头企业,以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为纽带,推进涉农产业的发展;增强涉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技术改进,促进涉农产业产后环节的发育;明确政府定位,改善涉农产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