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6h】

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

1.2.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1.2.2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系数

1.2.3投入产出平衡关系

1.2.4投入产出理论的基本假设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投入系数修正方法综述

1.3.2产业关联理论研究综述

1.4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投入系数与产出系数的预测

2.1 RAS方法的基本思路

2.2投入系数矩阵预测

2.2.1传统的RAS修正方法

2.2.2改进的RAS方法

2.2.3两种方法的比较

2.2.4 2002年中国投入系数矩阵预测

2.3产出系数矩阵预测

2.3.1产出系数

2.3.2产出系数表述的投入产出平衡关系

2.3.3产出系数的预测

3中国17部门产业关联分析

3.1后向关联

3.1.1直接后向关联

3.1.2完全后向关联

3.2前向关联

3.2.1直接前向关联

3.2.2完全前向关联

3.3交叉关联分析

3.3.1直接交叉关联分析

3.3.2完全交叉关联分析

4最终需求的投入产出分析

4.1各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程度

4.1.1各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

4.1.2各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

4.2各部门生产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17部门代码对照表

2 2000年投入系数修正值(RAS方法)

3 2000年投入系数修正值(改进的RAS方法)

4 2002年中国投入系数矩阵预测

5 2002年中国产出系数矩阵预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正处于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必须以准确的数量分析为基础.该项研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不同产业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最终需求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数量分析,探索不同产业及不同类别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对于加快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该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RAS方法是修正和预测投入系数最简单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该文将传统RAS方法中的最终需求向量与增加值向量替换为投入系数矩阵的各行之和与各列之和,提高了RAS方法的有效性,并据此预测了2002年中国17部门投入系数矩阵.(2)测定了17个产业部门的关联程度,包括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前向关联和后项关联.前向关联的测定以产出矩阵B为基础,应用产出逆阵(I-B)-1计算各产业的完全前向关联程度,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前向关联大的产业部门最先受到需求压力,如果不能实现快速增长,容易形成经济增长的瓶颈产业,起到负面作用.后向关联大的产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推动力,在中国目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能有效刺激这些产业部门的需求,将有利于进一步加速经济的增长.(3)由于投入产出关联程度的差异,满足消费需求所带动的生产部门结构与消费结构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这表明考虑产业关联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不同类别的最终使用对部门生产的拉动差异.最终需求主要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与净出口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的生产诱发系数最大,说明通过增加这一部分的需求刺激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总产出的增长.刺激经济宜在影响力系数比较大的部门着手,但对需求因素作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部门的增长推动力各有不同.在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针对不同产业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经济手段,加以区别对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