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调查分析与优化改造探析
【6h】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调查分析与优化改造探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森林作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高效的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建设是改善宏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而人工林和次生林已成为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游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营造良好的人工森林景观已成为建设森林公园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植被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等一些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滨海盐碱地人工森林林相景观优化技术研究,主要通过植物种类分析、多样性分析、群落结构分析等手段总结森林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改造措施。
   首先对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生境特点、自然植被特征以及森林公园历史沿革进行概述,初步总结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特点。同时,通过优势乔木年龄结构分析、典型区域植物种类组成及区系分析和植被类型分布格局分析总结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特征,并与城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进行比较。其次,通过标准样方的典型群落结构分析总结海湾国家森林国家人工森林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总体改造原则和具体对策,并详细介绍分析这些方面在园区内纯林改造、河岸景观改造等重点改造实例中的应用。
   通过生活型比例、区系特征分析、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典型群落类型年龄结构和优势种重要值分析等方法,本文总结了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存在问题:(1)树种单调,季相景观不够丰富。如主要常绿大乔木仅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而落叶树种则以小乔木为主,园区内大面积林班主要树种仅5到6种,因而森林植被稳定性差。(2)园区部分区域林分密度过大,不利于植物生长,且不利于后期养护。由群落分析可知森林公园部分区域植株高生长加剧,冠层重叠率高,林下过度荫闭造成植物多样性偏低。同时,林分通透性差影响景观效果,不利于森林游览。(3)主要优势乔木规格偏小,缺乏大径级乔木。由于立体条件和造林时间的限制,由高度级和胸径级分析可知园区内主要优势乔木均以胸径在10cm以下小径级个体为主,且高度也以10m以下植株为主,这使得园区森林景观缺乏显著特征。(4)竹林退化严重。因为园区滨海土壤粘重、碱性强且风盐现象普遍等因素,同时由于种植时竹类品种筛选不严格等问题,目前大量竹种死亡,存活竹种也存在逐年退化现象。(5)部分树种同龄栽植,自然更新能力弱或更新苗难以进入快速生长期。部分树种如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楸树(Catalpa bungei)等速生树种,衰退较快且缺乏后续更新个体,因力种群退化导致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侵入,影响林分的正常发育。
   森林景观优化改造工程丰富了整个园区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森林群落和森林公园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为同类型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和景观优化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