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居民储蓄是一国经济循环过程中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储蓄既可以直接转化为投资,也可以通过影响消费从而影响到总需求,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储户的经济利益,从而引导储户增加或减少储蓄,进而改变储蓄和消费的比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利率发挥调控作用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此时实证研究利率变动与居民储蓄间的关系对于考察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以及深化宏观调控手段等方面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和回顾关于利率与储蓄关系的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选取了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六个重要因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利率、通货膨胀、证券市场、社会保障、房地产市场,随后对各因素与居民储蓄的相关关系和显著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重点关注和研究了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正相关。在1993年至2009年期间,名义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上升2.41个百分点。同时得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与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正相关,通货膨胀率、沪深股票流通市值变动率与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负相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对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的影响不明显。
   在对实证结果的解释中,本文认为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及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原因促使目前我国利变动率对居民储蓄的传导机制逐步通畅。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经济增长、流动性抑制、预防性储蓄以及贫富差距扩大引起的馈赠性储蓄增强是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规范证券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和消费信贷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促使利率对居民储蓄作用的传导渠道更加通畅,确保更加有效的发挥利率对我国经济的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