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6h】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和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就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而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统一城乡的劳动力市场还远未形成,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很高且持续扩大,提高农民务农劳动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措施在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另一个是转移出去的农民工在城市实现定居且融入城市。因此,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分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和在城市的融入问题,重点研究新时期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问题,以期从劳动力转移角度为我国城乡统筹和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实证研究依据.全文共分为8个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陈述如下:
   研究内容一:江苏省城乡统筹和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相反,经济发展在中长期内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研究指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剩余人口过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研究内容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估算研究
   测算结果显示,假定我国实现到21世纪中期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同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相等的政策目标,那么到2050年农业劳动力平均每年要减少大约0.86个百分点,即663万人;如果今后若干年内农民可以接受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20%到30%的水平而仍然保持高度的生产积极性和社会安定,每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仍然在645万左右.另外,非农就业机会和成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农村劳动力的人口学特征与人力资本以及乡村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生态价值会对最终的需要转移的劳动力数量产生影响.
   研究内容三: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劳动力转移分析
   通过人口统计资料以及案例村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人口从整体上已经进入老龄化,而且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甚至老龄化现象会进一步突出,这主要和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劳动力,但是由于中老年劳动力相较年轻劳动力而言,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就业的机会比较小以及相应的工作条件比较差,转移倾向比较低,而且转移难度也较大,因此,随着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农村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会放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数量。城乡统筹的关键不在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数量,而在于已经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融入情况。
   研究内容四: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社会以及心理三方面综合选取指标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目前江苏省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总体上已经达到“半”市民化以上的水平,农民工在行为方式上城市融入程度最高,价值观念次之,归属感最低。大多数的第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都处于50%-80%的城市融入水平区间,而对于归属感,则有大多数的农民工处于较循城市融入水平区间,从代际差异角度来看,两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存在着差异,其中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得分为59.6%,新生代农民工得分为68.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研究内容五: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及其代际差异分解分析
   OLS和分位回归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产生较大贡献的因素主要是教育水平、社会资本、职业以及收入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有社会资本、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以及性别。相比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教育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是更为重要的融入城市的途径,而社会资本却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手段.两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差异主要由其在个人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所引起的。
   基于全文结论,本研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1)扩大就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2)消除制度性障碍,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3)增加公共教育和培训支出,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4)构建有利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体系;(5)考虑代际差异,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