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农业改进(1932-1949)
【6h】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农业改进(1932-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创建与沿革

第一节 中央农业实验所成立历史背景

一、农业危机的思考与挽救

二、民众科技意识上升

三、科学研究物质资源趋于丰富

第二节 中央农业实验所筹备与成立

一、中央农业实验所筹备(1931、4-1931、12)

二、中央农业实验所建立(1932、1-1937、10)

第三节 中央农业实验所西迁与复员

一、中央农业实验所西迁(1937、11-1945、12)

二、中央农业实验所复员(1946、1-1949、4)

第二章 中央农业实验所管理体制

第一节 中央农业实验所的性质与工作运行

一、中央农业实验所的性质与职责

二、中央农业试验所工作运行

第二节 中央农业实验所组织机构

一、实业部管辖时期

二、经济部管辖时期

三、农林部管辖时期

第三节 中央农业实验所人事

一、编制与职称

二、人员聘用

三、实有员额

四、经费来源

第三章 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研究与试验工作(一)

第一节 良种选育

一、水稻良种选育

二、小麦良种选育

三、棉花引种和选育

第二节 杂粮特用作物与蚕桑改良研究

一、杂粮特用作物

二、蚕桑研究与试验

第三节 园艺改良

一、蔬菜试验研究

二、薯类作物试验

三、果树与油桐试验

四、茶叶研究与试验

第四章 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研究试验工作(二)

第一节 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验

二、利用国产原料研究制剂杀虫杀菌

三、病虫机械之研究

第二节 土壤肥料试验研究

一、田间人造肥料研究

二、绿肥试验

三、实验室的实验与研究

四、西南西北土壤和肥料调查

第三节 全国农业经济研究与调查

一、农情报告

二、农业经营研究

三、农村工业调查

第五章 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推广工作

第一节 农作物新品推广

一、作物良种推广

二、经济作物推广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

一、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二、两熟稻与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

三、肥料技术推广

四、农作农具推广

五、农业知识宣传

第三节 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农作物改良培训

二、土壤肥料培训

三、病虫害防治培训

四、畜牧兽医培训

五、茶叶技术培训

六、农业技术综合培训

第六章 中央农业实验所对中国农业改进的贡献

第一节 组织设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

一、倡行全国性的农业科技交流

二、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改进

三、规划全国及各省农业技术改进

第二节 示范引领中国农业技术改进

一、农作物改进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改进

三、土壤肥料改进

第三节 卓有成就的农业科研及管理人才基地

一、中国农业科学早期开拓者聚集地

二、新中国农业科学开创性人物基地

三、农业科研管理人才基地

第七章 中央农业实验所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救国重任下的农业科学研究

一、振兴中国农业重任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

二、抗战救国重任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支持与制约

一、国民政府的支持与资助

二、国家权力及政策的制约

第三节 中农所与统制型的农业科研体制

一、统制型农业科研体制的确立

二、统制型农业科研体制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

三、统制型农业科研体制之优劣

第四节 农学前辈们的情怀与高尚精神

一、热爱祖国,矢志不移

二、关怀农民,献身农业

三、勤奋、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

结语:历史与现实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30年代,由于内外因素的冲击,中国传统农业处于衰落状态,“复兴农村”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为解决农业生产每况愈下的困境和农村破产导致社会动荡的危机,大力进行农业科技的改良与推广,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内容主要有改良农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改良农具和施用化肥,通过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村生产力,并组织农民、教育农民乃至改善整个农村社会生活等方面,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从当时实际而言,在解决农业危机的诸多策略中,选择农业技术改良与推广既是时代需要,也是切实可行的,国民政府始终对此比较重视,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这个期间,国民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农业科研机构对中国农业、畜牧业、农村经济、养蚕业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革和推广,并以持久有效为目的对农业技术改良进行广泛的研究。在这其中,中央农业实验所应运而生。
   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和全国农业改良推广最高机关,在国家为了实现其农业发展目标的安排下,构建了自身具有特色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中农所作为一个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全面振兴中国农业科研的重任,其研究范围涉及农业科学的各个方面,从作物栽培到土壤肥力研究,从全国性的病虫害防治到新式农具的研制,从全国性的农业调查到农业科研的交流,无不囊括,发挥了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中枢的作用。它采取切实措施,对稻、麦、棉花、杂粮、土壤、肥料、病虫害、兽病、蚕桑、林木、土地利用、农场经营、仓储、农产运销、稻麦棉的分级检验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改良,并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推广,理论与应用并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收集中国农业及农村状况的资料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工作,自1933年起,中农所农业经济系按月调查各地实际农作情形,内容计分全国作物产量及面积估计,农村物价,农村金融,农村借贷,租佃租率,地价田赋,牲畜灾害等项。此外,还有关于旱涝灾害、人口增减以及耕地的变化的有关情况,上述调查统计。为国家进行农业经济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农所在全国各地农业单位中还起着纽带和指导作用,它同全国各地、各级农业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协助指导地方农业机构进行农业研究和推广;它还与国内大学的农学院和农业专门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说,全国的农业研究机构,以中农所为核心,构成了一个国家农业科学研究体系。这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源。中农所鉴于推行农业急需人才,故除致力于农业研究、试验、推广等工作外,还十分注意农业人才的训练与培养,先后举办了一些农业研究会、讨论会、讲习会、训练班等,为当时中国培育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中农所聚集了当时许多优秀的农业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我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许多力量。他们进行的科研活动不仅对当时中国农业的复兴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农所在1932-1949年的17年间,做出不少成绩。这些成绩,不仅为中国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当时中国农业技术改进,促进抗战时期大后方农业发展、保证农产品供应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许多研究成果和合作推广经验,在新中国建国以后,依然发挥着作用。不过,中农所的农业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所不足,许多科研活动只是停留在了试验阶段,没有能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到实践中去;研究内容不平衡,作物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应用技术研究较多,植物生理、农业化学等农业基础性研究较少,农业机械化研究更显薄弱。
   中农所的成就与不足,与中农所内外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政府、时势、体制、人员的多重影响下,造就了中农所的一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