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罗非鱼产业发展研究
【6h】

福建省罗非鱼产业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福建省罗非鱼产业发展优势

第一节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良好的产业基础

第三节 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福建省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苗种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成鱼养殖现状

第三节 加工出口现状

第三章 福建省罗非鱼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第一节 优质苗种缺乏

第二节 病害频繁发生

第三节 “药残”现象严重

第四节 科研、推广力度不够

第五节 加工出口有隐患

第四章 福建省罗非鱼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节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第二节 加大良种生产力度

第三节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节 加大科研、推广力度

第五节 加快实现产业化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福建省是我国罗非鱼的主产区之一,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养殖历史,而罗非鱼也逐渐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壮大起来,这和该省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是分不开的: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充足的降水量和水域资源以及地处东南沿海的区位条件,为福建省大力发展罗非鱼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良好的苗种生产基础、先进的制种技术、较强的苗种自给能力以及已具规模的养殖为该省罗非鱼产业的继续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适应未来发展潮流的海水养殖、良好的国际贸易前景、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潜力以及鱼糜制品的巨大需求又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作为罗非鱼产业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在苗种生产、成鱼养殖以及加工出口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初步形成了以加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链。苗种生产方面:拥有一个国家级良种场和厦门鹭业水产有限公司、漳州鱼种场、明月罗非鱼苗种场等多家规模较大的罗非鱼苗种生产企业以及众多苗种生产个体户,苗种年产量达7亿尾。成鱼养殖方面:罗非鱼成为福建省第二大淡水养殖品种,养殖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约为11万吨,拥有吉富、新吉富、奥尼以及星洲红鱼等多个养殖品种,实现了罗非鱼制种、高产养殖等技术突破,成功解决了罗非鱼池塘连片、山区小水库大面积生产的难题。加工出口方面:该省罗非鱼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加工品的年产量和产值也呈增长趋势,并且福建省是罗非鱼主产区中出口额增长高于出口量增长的唯一省份。
   尽管如此,福建省罗非鱼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苗种、病害、科技、质量和加工产品五大方面,具体表现为:苗种亲本质量差、培育技术水平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病害类型多样并频繁发生,养殖风险加大;科研经费不足、科技推广困难重重、考核机制不健全;加工出口产品药物残留超标,产品质量与国际要求相差较远;出口加工品附加值低、稳定的加工原料和自主出口渠道缺乏、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出口市场过于单一、加工企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针对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第一,制定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制定补贴、保险、电价、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加大对罗非鱼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第二,严把苗种关,加大良种生产。加强对苗种亲本来源和生产环节的监管控制力度,逐步实现苗种良种化和生产规模化。第三,多管齐下,提高产品质量。从养殖场的建立、罗非鱼的养殖、加工厂的收购以及产品检测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第四,加大科研力度,健全推广体系。采取措施逐步解决科研、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充分发挥它们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第五,培育“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之路。以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以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养殖、加工、销售的并举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