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个栽培一粒小麦隐性抗白粉病基因的精确定位
【6h】

两个栽培一粒小麦隐性抗白粉病基因的精确定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小麦野生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一、小麦野生种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与基因源

(二)小麦野生资源

(三)小麦野生资源的优良特性

二、小麦野生资源中有利基因的发掘

(一)基于遗传作图的基因发掘

(二)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基因发掘

(三)基于突变体分析的基因发掘

(四)基于人工合成小麦的基因发掘

三、小麦野生资源有利基因的利用

(一)同源重组

(二)特殊遗传操作

四、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连锁累赘现象

(二)病原物与寄主的协同进化

(三)人工合成小麦应用的局限性

五、结语

第二章 隐性抗白粉病基因pm2026的精确定位引言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植物材料

二、白粉病抗性鉴定

三、标记分析

四、数据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一、抗性遗传分析

二、重组体筛选与基因型分析

三、pm2026的精确定位

讨论

第三章 一粒小麦隐性抗白粉病基因pm412的精确定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植物材料

二、抗性鉴定

三、标记开发

四、标记分析

五、连锁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一、抗性遗传分析

二、标记分析

三、pm412的精确定位

四、pm412与7AL上已知抗白粉病基因间的关系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由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的白粉病是小麦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病原菌的快速进化,不断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并将其应用于育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此外,精确定位并克隆抗病基因有利于深入研究其抗病机制从而设计有效的分子防治策略,实现对病害的持续控制。
  pm2026是本实验室在栽培一粒小麦TA2026中鉴定到的一个隐性抗白粉病基因,位于染色体5AmL末端Xmag5222~Xmag21700.2cM的区间内。为了进一步缩小pm2026候选区域,本研究对1131个TA2026×M389 F2单株进行了抗性鉴定和基因型分析。在该群体中筛选获得17个重组体,综合之前846个纯合抗病TA2026×M389 F2∶3家系的基因型与表型资料,将pm2026精确定位在0.08cM的标记区间。
  隐性抗白粉病基因pm412来自栽培一粒小麦223412,位于染色体7AmL上24cM的Xcfa2019~Xmag600区间内。本研究通过对含有162个单株的223412×M389 F2分离群体进行鉴定并利用二、四、六倍体小麦在该区域的共线性关系开发标记,将pm412精确定位于4.8cM的Xwgrc104~Xwgrc117区间内,与标记WGRC104和WGRC117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cM和1.6cM。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