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家港市新市民管理与服务创新探析
【6h】

张家港市新市民管理与服务创新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实地调查法

1.3.2 规范分析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文献述评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1 流动人口的迁移规律

2.1.2 流动人口权利及其保障

2.1.3 管理流动人口的主要模式

2.1.4 公共服务变革及其均等化

2.2 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社会融合理论

2.2.3 理性选择理论

2.2.4 整体性治理理论

3 发展中的张家港及其外来人口:动态、特征与趋势

3.1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张家港1993-2013年的历程

3.2 张家港新市民整体概况及特点

3.2.1 总量较大,以年轻劳动力为主

3.2.2 来源地广,稳定性逐步增强

3.2.3 就业集中,学历总体不高

3.2.4 已婚为主,家庭迁移成为趋势

3.3 张家港外来人口的诉求

3.4 外来人口与张家港的未来

4 新市民管理与服务创新:对张家港的解析

4.1 创新发展及管理理念

4.1.1 发展目标:从“片面”到“全面”

4.1.2 群体认知:从“外来人口”到“新市民”

4.1.3 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到“服务者”

4.2 围绕新市民诉求优化政策设计

4.2.1 政策涉及的渐进主义模型

4.2.2 基于新市民诉求的政策优化过程

4.2.3 政策作用机制及其实施绩效

4.3 以组织管理创新及流程设计优化为重点提高服务递送效率

4.3.1 基于效率目标的新市民组织管理创新

4.3.2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市化成本分担机制

4.3.3 基于权力视角的社会民主治理机制重塑

5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张家港市新市民管理及服务优化

5.1 社会治理:权力、公平与效率

5.2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张家港社会治理优化

5.2.1 保证新市民获得管理服务的机会均等

5.2.2 促进新市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对等

5.2.3 张家港社会治理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城市外来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该群体已经成为流入地重要的社会力量。但由于其自身具有显著的二元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加之以往滞后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体制和刚性的管理办法,使流入地政府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陷入困境,可谓进退维谷、充满挑战。在当前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更新管理理念,探寻更加经济、公平、有效的社会治理新途径。
  作为沿海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市为外来人口(当地称之为“新市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创业机会,加上当地开放包容的姿态、较低的生活成本、较好的治安环境,使其成为外来人口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据统计,2000年到2014年上半年,新市民总数从10.21万猛增到70.46万,增长幅度达590%。新市民与本地户籍人口比例达到2∶3。在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同时,张家港市政府主动更新管理理念、持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促进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融合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本文以完善外来人口管理与增强服务创新为主题,以张家港市为典型地区,通过剖析典型事件,梳理其政策演变过程,揭示政策变动的动力机制及其深层次的管理理念变革。以期为外来人口集聚程度较高的新型城市政府完善区域社会治理、推动新型城市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以新公共管理、社会融合治理、理性选择等理论为基础,对张家港对新市民管理服务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张家港市在新市民服务与管理的理念、政策、制度设计方面,经历了一个逐步开放、愈发关注民生、体现公平的过程,力求使新市民能够享受迁入地市民的一些待遇,体现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治理过程中向“以人为本”和“权力平等”的回归;并以城镇化为契机,鼓励新市民提高个人全面素质,使其身份标签、精神面貌、内在气质方面和城市合拍,从社会融合向心理融合推进,托举城镇化建设品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