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工作介入台资企业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研究——以无锡市A企业为例
【6h】

社会工作介入台资企业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研究——以无锡市A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性与难点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台资企业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现状分析

一、一线员工基本情况

二、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

三、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原因分析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台企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实务

一、任务中心模式介入员工同化与顺应实务

二、危机干预模式介入员工人际关系改善实务

三、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介入员工压力疏解实务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台企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的成效

一、个体层面的成效

二、企业层面的成效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二、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投资大陆,对吸纳大陆劳动力就业、促进大陆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成为台资企业规模化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与此同时,由于台资企业特殊的生产、管理和文化背景,企业一线员工入职后面临各类适应障碍而未能顺利实现企业融入,甚至引起员工冲突、离职等多种现象频繁发生,从而对社会成员个体、台资企业本身乃至社会稳定带来现实和潜在的危害,引起了政府、台资企业和员工本身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受这一客观事实的启发,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无锡市A企业为研究地点,在对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现状展开细致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企业内比较典型的、面临适应障碍的员工为个案,从社会工作实务干预角度出发,选择恰当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和模式,针对性地就各类适应障碍干预内容与策略进行深入探究,并对介入效果展开专业评估。最后,对社会工作介入台资企业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实践结论进行总结概括,并就社会工作介入台资企业一线员工入职适应的实务伦理、方法及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实证调查发现:A企业一线员工具有年龄层次偏低、离职频繁、文化水平不高等基本特征;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工作环境的同化和职业行为规范的顺应不畅、对职业工作价值和生活意义评价不高以及对自身能力和压力的体验与认知不足;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产生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三方面:就社会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对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约束、监管,加之相关社会政策缺陷以及社会化疏通渠道不足;就企业层面而言,台资企业运行中呈现高强度工作任务、高封闭管理体制、高差别福利待遇以及单一化的生活方式等显著特征,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员工压力大、情绪多、状态差等问题。从个人层面而言,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新一代年轻员工多为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存在客观性格特点,加之自我定位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以及自我认知不足,从而影响其顺利实现入职适应。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选取了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员工入职适应障碍典型案例,并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和方法展开实务介入。具体而言:分别采用个案工作中的任务中心模式、危机干预模式以及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就员工同化与顺应、员工人际关系改善、员工压力疏解三类最主要的入职适应障碍,在对个案情况展开描述的基础上,厘清案主面临问题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展开问题分析,进一步制定、实施服务计划并对服务效果展开评估,旨在探究解决台资企业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体而言,社会工作介入台资企业一线员工入职适应障碍的成效明显。就个体层面而言,有利于案主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员工身心的健康发展;就企业层面而言,有利于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和规范建设。与此同时,实务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如何恰当处理角色冲突、如何有效避免伦理困境、如何顺利协调多方资源都是实务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现实问题。长远来看,成立企业社工组织机构、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增强工会服务等都是有效解决员工入职适应障碍,实现个体、企业、社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