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标准切花菊分枝特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6h】

标准切花菊分枝特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切花菊育种研究概况

1.1 切花菊育种概述

1.2 切花菊育种目标

1.3 切花菊育种方法

2 植物分枝特性研究进展

2.1 分枝发育的影响因素

2.2 菊花的分枝特性研究

3 观赏植物性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1 综合评分法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 多元统计分析法

3.4 灰色关联法

3.5 层次分析法

4 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4.1 数量遗传研究方法

4.2 菊花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等级评价体系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与性状测试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1.5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1.6 灰色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权重值排序

2.2 上限品种和下限品种的确定

2.3 标准切花菊分枝特性等级评价

3 讨论

3.1 品种特性评价分析方法的选择

3.2 品种特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4 小结

第三章 标准切花菊F1代株系分枝特性评价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性状调查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1.4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1.5 灰色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限品种和下限品种的确定

2.2 标准切花菊株系分枝特性等级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标准切花菊侧枝侧蕾性状的遗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性状调查

1.3 杂种优势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1.4 性状的混合遗传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切花菊F1代侧枝侧蕾性状的表型分布与杂种优势表现

2.2 标准切花菊侧枝侧蕾性状相关性分析

2.3 标准切花菊侧枝侧蕾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适合性分析

2.4 标准切花菊侧枝侧蕾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3 讨论

3.1 标准切花菊侧枝侧蕾性状的杂种优势

3.2 标准切花菊侧枝侧蕾性状的遗传效应

4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切花菊作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也是我国鲜切花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花卉,其中单头的标准切花菊是目前我国切花菊生产的主要类型。标准切花菊生产过程需要多次人工抹除侧枝侧蕾,操作费时费力,不仅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主蕾损伤,影响切花品质。因此,筛选和培育少侧枝侧蕾的标准切花菊品种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研究以28个标准切花菊品种为对象,构建了标准切花菊分枝特性等级评价体系,并根据灰色关联度值将各品种进行排序,并分为五个等级;并利用评价体系对标准切花菊杂交F1代株系进行了筛选,为少侧枝侧蕾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同时对杂交亲本与F1代分枝特性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旨在为少侧枝侧蕾标准切花菊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选取侧枝、侧蕾、脚芽三个方面的10个性状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发现,对标准切花菊分枝特性影响较大的分别为第二次除枝侧枝叶节数比(0.2143)、侧蕾数(0.1667)和第一次除枝侧枝叶节数比(0.1429),主侧蕾直径比和主侧蕾距的影响力次之,权重值所占比重较小的指标为第一次除枝侧枝长、第二次除枝侧枝长、脚芽数、脚芽率和脚芽长。在此基础上将28个标准切花菊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值进行排序,并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第一、二个等级有6个品种,具有分枝性弱,侧枝侧蕾极少的特性,适宜作为少侧枝侧蕾标准切花菊品种进行推广应用或用于少侧枝侧蕾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2、采用标准切花菊品种‘优香’与‘神马’的95个杂交后代为试验材料,利用以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为基础建立的标准切花菊株系分枝特性评价体系,通过95个株系及其亲本的加权灰色关联度值次序,将其分为五个等级,第一个等级2个株系,表现出分枝性弱,侧枝侧蕾极少的特性,第二个等级16个株系,可作为少侧枝侧蕾标准切花菊新品种的备选材料,供进一步评价筛选。
  3、本试验选择侧枝、侧蕾性状差异较大的标准切花菊品种‘优香’(母本)和‘神马’(父本)为亲本杂交获得F1代,调查分析F1代侧枝长、侧枝数、侧枝叶节数比、主侧蕾直径比、侧蕾数、主侧蕾距等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检测其主基因效应。结果表明,F1群体6个侧枝、侧蕾性状变异系数为23.78%~50.65%;且中亲优势值均述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19.13%、-53.74%、-42.31%、8.54%、-16.90%和31.28%。混合遗传分析表明,侧枝长、侧枝叶节数比、主侧蕾直径比和侧蕾数符合B-1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07%、96.72%、64.38%、53.07%;侧枝数符合B-2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38%;主侧蕾距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

著录项

  • 作者

    何臻;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房伟民;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682.11;
  • 关键词

    标准切花菊; 分枝特性; 遗传分析; 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