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参菌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组分分析与功能研究
【6h】

白参菌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组分分析与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及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白参菌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1.1 白参菌简介

1.2 白参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白参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白参菌的应用前景

第二节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多样性

2.1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结构

2.2 通道的状态

2.3 钠离子通道的分类

2.4 钠离子通道亚型与疼痛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内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3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结构鉴定

4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活性检测

5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在钠离子通道亚型上的活性检测

6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镇痛动物模型检测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2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结构鉴定

3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在DRG上的活性检测

4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在钠离子通道亚型上的活性检测

5 白参菌中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疼痛的影响-镇痛动物模型检测

本章小结

本章讨论

创新之处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为伞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别名裂褶菌、白花、树花、鸡冠菌等,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其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和镇静作用,还可治疗精神不正、头昏耳鸣、神经衰弱和小儿盗汗等症状。已有的研究表明白参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和抗炎症等作用,但有关白参菌在镇痛方面的作用并未有报道。因此值得更深层次的研究,为寻找新型先导化合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本研究主要通过多种色谱技术(正相硅胶柱、TLC、Sephadex LH-20和RT-HPLC等)和现代波普分析技术(1HNMR、13CNMR、ESI-MS等)对白参菌的酒精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同时采用膜片钳技术进行活性跟踪,并检测分离所得化合物对钠离子通道及小鼠镇痛模型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白参菌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分离鉴定结果:从白参菌乙酸乙酯相的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到5个酚酸类化合物,鉴定结果为:香草酸(Ⅰ),间羟基苯甲酸(Ⅱ),邻羟基苯乙酸(Ⅲ),3-羟基-5-甲基苯甲酸(Ⅳ),对羟基苯甲酸(Ⅴ)。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参菌中分离得到。
  2、五个酚酸类化合物对钠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五个化合物对敏感性钠离子通道(TTX-S)和不敏感型钠离子通道(TTX-R)都有作用。但对钠通道亚型Nav1.3、Nav1.4、Nav1.5、Nav1.7和Nav1.8没有很强的选择性。
  3、三个酚酸类化合物对小鼠镇痛模型的作用:通过小鼠醋酸扭体和小鼠福尔马林舔足实验可知五个化合物中有三个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3-羟基-5-甲基苯甲酸)具有镇痛活性。
  通过上述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白参菌中确实具有镇痛的活性物质。白参菌作为药用真菌,一直用于治疗由肌肉疼痛、痛、头晕、紧张性头痛等造成的神经衰弱、精神不振,我们认为可能正是这些从白参菌中首次分离出来的化合物对上述疼痛起了作用,从而具有了治疗神经衰弱的功效。
  本次研究不仅为白参菌治疗神经衰弱提供了可能的作用机制,也对完善白参菌有效活性组分具有深远意义,并且为未来临床镇痛药的发展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