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目的

1.4研究内容和框架

1.5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可能的创新

1.6.2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基本概念界定

2.1.2盈余管理的概念

2.1.3股权激励的分类

2.1.4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

2.2相关理论介绍

2.2.1契约理论与代理理论

2.2.2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

2.3真实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3.1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2.3.2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

2.3.3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

2.3.4真实盈余管理的危害和治理

2.4管理层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4.1薪酬的激励效应

2.4.2薪酬的反激励效应

2.5文献评述

第三章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现状

3.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概况

3.2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现状

3.2.2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货币薪酬现状

3.2.3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现状

3.2.4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现状

第四章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4.1研究假设

4.2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设计

4.2.1样本选择

4.2.2变量定义

4.2.3回归模型

4.3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分析

4.3.1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4.3.3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4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研究结论和对策

5.2.3健全公司内外部监管机制,推动市场化竞争的形成

5.3研究展望

5.3.1个人的偏好

5.3.2公司所处的综合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连接广大外部利益相关方和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层的桥梁,财务报袁的质量和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对利润的操纵会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盈余管理就成了实务与理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盈余管理方式,基于会计应计项目的操纵在近几年受到了法律和准则更新的冲击,空间大小也受到了严重的挤压,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通过削减研发支出以降低当期费用、降低信用审批门槛以增加销售收入、过量生产以降低成本、过度投资和虚假交易等真实活动的利润操纵,其造成的损害更大。 根据代理理论,激励对代理成本的降低作用比监管更明显,合理的激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盈余管理问题。但是,学者研究认为失效的薪酬激励会诱使管理层操纵盈余,以达到契约限定的目的,造成了契约的反激励效应,反而增加了代理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管理层薪酬进行研究,如何避免管理层薪酬失败引发的反激励效应成为降低损失的关键。 本文的研究设立了更加细化的变量,以2013-2015年为时间节点,以制造业为实证对象。由于工作性质和利益表现存在一些差异,不同的管理层对薪酬激励反应并不一致,本文研究了薪酬的补偿效果。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管理层的薪酬分为货币报酬以及可获得的股份,实际上,管理层薪酬还包括很大一部分的隐形福利,包括在职消费、社会地位和政绩等,但是这部分内容在学者的实际研究中往往没有直接得到体现,虽然由于量化问题难以直接研究,但是使用股权性质变量可以研究这些福利对结论的影响。 在股权性质不同的公司中,隐形福利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异,国外的研究成果在这里也不能照搬到国内,这是由我国的实际国情差异和经济发展限制所决定的。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弥补国内相关方面研究的缺失,为得出统一的结论提供帮助,并为股东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层薪酬方案,也为学者们研究盈余管理的防治提供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