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腐真菌染料废水脱色及其包埋技术研究
【6h】

白腐真菌染料废水脱色及其包埋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引言

2相关理论基础

2.1染料废水特点及处理难点

2.1.1染料废水特点

2.1.2染料废水处理难点

2.2染料废水目前的主要处理工艺

2.3白腐真菌特点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3.1白腐真菌的微生物学特征

2.3.2白腐真菌降解有机物的特点

2.3.3白腐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可行性

2.4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

2.4.1白腐真菌降解染料的相关酶系

2.4.2染料降解的机理

2.5固定化理论基础

2.5.1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及基本定义

2.5.2固定化的分类比较、影响因素及载体选择

2.5.3固定化技术实用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3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3.1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3.1.1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3.1.2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

3.2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4实验基础部分

4.1菌种及培养方法

4.1.1菌种

4.1.2固体生长培养基成分及制备

4.1.3接种和扩大培养方法

4.1.4孢子悬浮液的制备及浓度测定

4.2实验仪器

4.3染料的选择

4.3.1染料品种及类型

4.3.2染料最佳吸收波长的确定

4.4其他主要实验材料

4.5主要测定方法

5白腐真菌对染料的浅层静培养脱色降解特性实验

5.1液体限氮培养基

5.2浅层静培养概念及方法

5.3降解特性的基本参数选择

5.4 P.C.菌对模式染料脱色的基本参数优化及相关实验

5.4.1不同处理温度的影响

5.4.2不同进料浓度的影响

5.4.3不同pH值的影响

5.4.4不同染料结构的影响

5.4.5 P.C.菌对酸性品红、亚甲基兰、番红花红和结晶紫诱导脱色实验

5.4.6 P.C.菌对人工配制混合染料的脱色实验

5.5杂色云芝对模式染料脱色的基本参数优化及相关实验

5.5.1不同液体限氮培养基对于杂色云芝脱色的影响及最佳接菌量确定

5.5.2不同处理温度的影响

5.5.3不同进料浓度的影响

5.5.4不同pH值的影响

5.5.5杂色云芝在长期静置时对亚甲基兰的脱色实验

5.5.6杂色云芝对人工配制混合染料的脱色实验

5.6两种白腐真菌之间的比较

6包埋法固定化白腐真菌染料脱色实验

6.1不同包埋体系的对比实验及评价

6.1.1包埋体系的选择

6.1.2包埋前白腐真菌的预处理

6.1.3包埋方法及手段

6.1.4实验装置及运行操作

6.1.5不同包埋体系的对比

6.2基本包埋体系的正交试验

6.2.1基本包埋体系选择

6.2.2基础包埋参数的确定及正交试验设计

6.2.3海藻酸钙法包埋P.C.菌对酸性品红脱色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6.2.4海藻酸钙法包埋杂色云芝对酸性品红脱色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6.2.5 PVA+海藻酸钙法包埋P.C.菌对酸性品红脱色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6.2.6 PVA+海藻酸钙法包埋杂色云芝对酸性品红脱色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6.3包埋法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实际染料废水实验

7结论

7.1实验得出的结论

7.1.1浅层静培养实验的结论

7.1.2包埋法固定化实验的结论

7.2需要进一步进行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实验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的染料废水脱色性能及其包埋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确定了两种菌对酸性品红和亚甲基兰脱色的基本参数,筛选了适合杂色云芝的液体限氮培养基并确定了最佳接种量,研究了不同染料结构对真菌脱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菌都能耐受一定浓度的染料,在脱色处理前利用低浓度易降解的染料进行诱导,处理效果从时间上来说是经济的,杂色云芝在pH=2.5~10.5比较宽的区间内保持了稳定的高脱色率,而且其适合用于间歇性染料废水的处理,这几点对于工程应用具有实际意义.对比评价了七种不同包埋体系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且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了两种基本包埋体系的基础参数.初步摸索了两种菌在包埋条件下的不同特点,杂色云芝适合酸度低的固化条件,而黄孢原毛平革菌则更适应酸度高的固化条件.利用对实际废水的脱色验证了实验结论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