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营改增”对金融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徽商银行为例
【6h】

“营改增”对金融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徽商银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税收中性理论

2.2 税收公平理论

2.3 财务绩效理论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三章 金融业增值税改革的现状分析

3.1 金融业的行业特征

3.2 “营改增”改革历程回顾

3.3 我国金融业增值税改革现行征收规定

3.4 金融业“营改增”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徽商银行增值税改革案例分析

4.1 案例企业情况分析

4.2 “营改增”后徽商银行税负测算

4.3 “营改增”后徽商银行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4.4 “营改增”后徽商银行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银行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建议

5.3 政府完善“营改增”政策的建议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2011年开始,我国对于各个行业陆续开展“营改增”,交通运输业、电信业等行业的改革试点方案也陆续出台并得以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试点结果发现整体的税负水平略有下降,个别税负水平略有上升。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出现了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的局面,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日益严重,增值税的中性特征并没有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体现出来,因此国家决定进一步扩大“营改增”的范围。2016年3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宣布从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全部实施营改增,完善整个增值税抵扣链条,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对于金融业来说,它的服务范围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等各个领域,国外发达国家对金融业的某些中间服务采取了免税的政策,然而免税必然会导致整个增值税链条的扭曲,因此,我国对金融业实行全面“营改增”一方面保持了税收中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鉴于此背景,本文在第一部分基于我国金融业的指标性、垄断性、高负债性等行业特征分析了我国金融业现行改革的动因,并介绍了现行金融业改革的征收规定,分别从金融市场角度、金融企业角度、其他行业角度方面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本文通过对以上金融大环境的探究引出具体案例——徽商银行。在徽商银行案例分析中,对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分析以及改革前后实际税负的测算得出改革后徽商银行的实际税负有所下降的结论。同时,分别从企业资产负债比对、经营效益比对、现金流比对以及企业价值比对这四个方面分析了“营改增”政策对徽商银行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和徽商银行改革后面临的问题,最后根据银行面临的问题提出银行的应对方案以及政府应如何完善整个改革进程的相关建议,为未来整个行业落实“营改增”政策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